再讀《亮劍》,才明白爲何李雲龍寧願舉槍自盡,也不願去東北避難

在原著中,這是李雲龍在即將舉槍自盡時說的話。

說起李雲龍的名字,那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身爲獨立團的團長,他參加了無數的戰役,也把自己的名氣打得響亮。

可最令人痛心的,還是他的結局,在原著中,李雲龍選擇了自殺,隨着一聲槍響,他傳奇的一生也就這樣落幕了。

但對於李雲龍的選擇,很多人都不理解,明明他可以選擇去東北避難,爲什麼非要走上這條絕路呢?

“泰山師”事件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可以說是一個動盪的年代,同樣也是李雲龍人生的轉折點。

當時李雲龍所帶領的代號“泰山”的師部,突遭到了武裝力量襲擊,而且這支武裝力量行動迅速,組織嚴密,顯然是有備而來的。

在這期間,他們迅速控制了師部大樓,並繳獲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和機密文件。

而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襲擊,“泰山師”的官兵們可謂是被弄的措手不及,也因此陷入了被動。

爲了制止這些,師長和政委試圖與對方進行溝通,勸說他們放下武器,但對方毫不理會,反而還把他們趕出了師部。

就這樣,這羣人帶着某種狂熱和決絕,迅速佔領了師部,並奪走了軍火彈藥和絕密文件。

這一事件,就預示着李雲龍即將面臨的命運旋渦。

在這個消息被傳到李雲龍的耳朵中時,他的內心可以說是焦灼不安的,因爲作爲一名身經百戰的將軍,他雖然經歷過無數是槍林彈雨,卻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深感無力。

對於這起意外,他也深知事態的嚴重性,更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於是他嘗試聯繫上級,尋求指示,然而得到的回覆卻模棱兩可,充滿着不確定性。

其實在這期間,“採取強硬措施”這幾個字,在他腦海中反覆迴盪,卻無法給他指明方向。

他認爲,對方搶奪軍火彈藥和機密文件,是對軍隊的挑釁,必須予以嚴厲打擊。

爲了不造成更大的損失,他一直試圖去勸說對方繳械投降,避免衝突升級,但到頭來,對方的率先開火,卻打破了他所有的幻想。

就在槍聲響起的那一刻,李雲龍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同時這徹底激怒了李雲龍,所以他只能下令進行反擊。

雖然最後的結局是李雲龍取得了勝利,但他也犯下了無法挽回的錯誤,畢竟在這個敏感的時期,他的舉動,無疑觸碰了時代的紅線。

因爲他未經請示,擅自採取軍事行動,造成了重大傷亡,這在當時是不可饒恕的。

所以在第二天,李雲龍就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並被關押入獄,而等待他的,也將是命運的審判。

在這起事件結束之後,李雲龍的人生也開始了走下坡路,一個接着一個的壞消息可謂是接踵而至,壓的他喘不過氣,更一步一步讓他的信仰實現了崩塌。

信仰的崩塌

李雲龍,可以說是一個從硝煙中走出來的鐵血軍人,他性格鮮明,敢想敢做,不拘小節。

在戰場上,李雲龍總是靈活多變,不按常理出牌,常常能夠出奇制勝。

就比如說,當時長征過草地的時候,他爲了讓戰士們活下去,不惜違反紀律,搶奪藏民的糧食。

還有抗日戰爭時期,他敢於以一個團的兵力攻打平安縣城,爲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些事情雖然不怎麼道德,但他的“亮劍精神”卻激勵了無數的戰士,同時也讓他在戰爭年代屢立奇功。

然而,他的性格也存在着明顯的缺陷:紀律性差,不服管教,常常自作主張。

尤其是在和平年代,這種性格就會給他帶來巨大的麻煩,最終也導致了他的悲劇。

先是丁偉,這位曾經與他並肩作戰的戰友,因言論問題被下放,從此銷聲匿跡。

這對於李雲龍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丁偉的遭遇,讓他預感到了自己未來的命運。

丁偉

緊接着,是趙剛的死訊,這位與他風雨同舟多年的摯友,突然離世,給李雲龍帶來了無法彌補的傷痛。

趙剛的離去,帶走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也帶走了他精神上的支柱。

還有一位老婆婆,因爲丈夫在給八路軍送信的時候被日本人殺害了,幾個兒子也都在戰爭中犧牲,到頭來,就只剩下了自己一個人。

她的哭訴和質問,讓李雲龍深感愧疚,他意識到,自己的行爲,給無辜的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痛苦。

更令人心痛的是,趙剛和妻子馮楠在一次意外事故中雙雙離世,留下了四個年幼的孩子。

正是這些事情的疊加,讓他的信念一步一步崩塌,更讓他感到無比痛心和絕望。

這些事情讓他意識到,在這個特殊的年代,即使是曾經的英雄,也無法逃脫命運的捉弄。

好在,在李雲龍身陷囹圄的這段時間,他的妻子田雨一直對他進行鼓勵和支持。田雨明白李雲龍的性格,她知道他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絕不會向命運低頭。

所以她一直在鼓勵李雲龍要堅守自己的信念,維護自己的尊嚴,讓他不要屈服,做個有尊嚴的將軍,因爲“士可殺不可辱”。

也正是這番話,給了李雲龍巨大的精神力量,也他意識到了,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的身後還有妻子和家人在支持着他,所以他必須堅強地活下去,爲了自己,也爲了家人。

而在李雲龍被關押期間,他的老戰友孔捷得知了他的處境,心急如焚,他深知李雲龍的性格,擔心他會在獄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於是派人秘密聯繫了李雲龍,希望能夠幫助他逃亡到東北避難。

孔捷

同時,李雲龍的部下段鵬等人也組織了營救行動,成功地把李雲龍從囚車中救了出來。

他們原本計劃將李雲龍送到碼頭,然後前往東北,然而,李雲龍卻拒絕了他們的好意,他堅持要回家,看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這一刻,李雲龍意識到了,自己一旦選擇了逃亡,那麼就意味着他背叛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他就會永遠揹負着逃兵的恥辱。

所以他寧願選擇死亡,也不願苟活於世。

就這樣,李雲龍決定了,他要就算是死,也絕不會選擇逃亡。

沉重的舉槍自盡

回到家中之後,李雲龍安排了段鵬等人離開,他自己則選擇獨自一人留在家中,並拿出珍藏多年的手槍,頂在了自己的太陽穴上。

他知道,自己已經走到了人生的盡頭,他的一生,充滿了戰鬥和榮耀,但也充滿了無奈和悲涼。

他曾經是戰場上的英雄,如今卻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他無法接受這樣的結局,他選擇用自己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維護自己最後的尊嚴。

而就在這個時候,馬天生帶着人趕到了李雲龍家中。

馬天生

馬天生是李雲龍的老對手,兩人曾經在戰場上多次交鋒,馬天生深知李雲龍的爲人,他試圖勸說李雲龍放下武器,但李雲龍心意已決。

他平靜地對馬天生說:“我這條命得由我自己擺佈,我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死法......”

這些話說完之後,他就扣動了扳機,一聲槍響之後,李雲龍那傳奇的一生就這樣結束了。

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李雲龍的一生,都在踐行着他的“亮劍精神”,而“亮劍精神”的精髓在於,即使明知不敵,也要敢於亮出自己的寶劍,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榮譽。

在李雲龍看來,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尊嚴,苟且偷生,他寧願站着死,也不願跪着活。

他的一生,都在戰鬥,都在亮劍,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依然選擇了亮出自己的寶劍,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自己的尊嚴。

李雲龍一生戎馬,經歷了無數的生死考驗,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而他所追求的,並不是簡單的生存,而是有尊嚴的活着。

在他看來,逃跑是一種恥辱,是對“亮劍精神”的背叛,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無法逃脫內心的譴責!

不管怎麼說,李雲龍是一個時代的英雄,他的故事將永遠流傳下去,激勵着後人。

李雲龍的死,是個人悲劇,也是時代悲劇,他的一生,見證了中國革命的波瀾壯闊,也反映了那個特殊年代的複雜與殘酷。

他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有人讚揚他的英雄氣概,也有人批評他的魯莽衝動,但他永遠都是一個值得我們銘記的人物。

他的一生,都在“亮劍”,都在戰鬥,都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亮劍精神”。

而他之所以選擇舉槍自盡,也不管跟隨他們一起去東北避難,尋找活命的機會,就是因爲他的信念,他始終都在堅守着軍人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