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百億推公共藝術 遭少數業者壟斷

陸軍六軍團指揮部龍山營區的公共藝術作品「國防巨輪」,以陸軍大戰輪爲設計發想,但被監委發現是從大陸製造進口。(呂筱蟬攝)

文化部推動公共藝術25年,投入總經費近百億元,多年來卻爲民間詬病遭少數代辦公司把持。監察院調查發現,多數公共藝術標案的代辦業者與審議委員有利益關係,導致壟斷狀況,約4到6家代辦公司掌握半數以上公共藝術標案,自成弊端系統,文化部卻未積極處理,除提案糾正外,也將相關案情移送檢調偵辦,追查不法。

監委範巽綠、蘇麗瓊、林盛豐調查發現,2011年至2021年,公共藝術代辦案件數佔47.4%,代辦金額約佔68%,其中2021年更有58案委託代辦案,集中於4家業者辦理,比率高達41%。

範巽綠表示,涉案代辦公司都有友好的審議委員,有些委員不僅有代辦公司負責人身分,更身兼藝術家,由於文化部專家學者資料庫人才不夠多,又久未調整,間接使代辦業者、委員、藝術家自成弊端系統。

範巽綠說,涉案審議委員只要看到有關自辦公司就會放水,部分自辦藝術家也可能被說服,靠向有關係的評審委員、代辦公司,提供相關回饋,成爲弊端一份子,不利年輕藝術家投身公共藝術,更違反採購法等規定,目前都已函請法務部轉送相關檢察機關辦理。

另外,監委也點出,國防部採購大陸進口「製品胚體」設置公共藝術,包括陸軍六軍團指揮部龍山營區「國防巨輪」、「軍旅記憶」、第三地區支援指揮部育勤營區「邁向勝利高峰」、航特部歸仁營區「護衛」等公共藝術,皆自大陸廈門製造進口;另有重大公共工程編列百分之一的公共藝術經費,金額過於龐大,興辦困難等問題。

監院強調,文化部未積極覈實建置專家學者名單、多層次揭露資訊、將違規廠商及委員分別列入採購黑名單及除名、落實迴避及旋轉門條款,僅以未接獲檢舉、訂有迴避條款等消極迴應,因此提案糾正。

對此,文化部表示,去年11月起廣邀公共藝術領域專家、學者、藝術家、策畫單位、興辦機關等,針對相關爭議進行全面檢視及討論,期盼透過諮詢會議凝聚解決作法後,展開最大規模公共藝術制度修法。軍方則對監察院所提意見,敬表尊重,後續相關規定若有修正,將據以辦理。

至於監委提到有不肖業者以不正當手法取得標案、壟斷市場等違法行爲,除了進行司法調查外,文化部也已要求代辦公司資訊應於設置計劃書及徵選簡章中明白揭露,有效遏止壟斷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