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首見羣聚 登革熱疫情恐北移
臺南市本土登革熱至22日累計484例,爲儘快控制疫情,相關化學防治作爲不停歇。(臺南市登革熱防治中心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本土登革熱個案持續增加,創下近10年同期最高,截至22日全臺累計580例,位居中部的雲林首度出現羣聚,且個案數居全臺第二。外界憂心登革熱疫情是否逐漸北移,專家認爲有風險,由於氣候暖化加上人羣南北快速移動,很有可能從零星個案發展成在地局部羣聚。
根據疾病管制署傳染病監測,截至21日,全臺累計580例本土登革熱個案。國家蚊媒防治研究中心首席防疫顧問陳錦生指出,新冠疫情使臺灣登革熱幾乎消失,解封后國際旅遊熱絡,又逢雨季和高溫,讓登革熱疫情加溫。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本土登革熱個案分佈以南部爲主,臺南共484例,雲林、高雄皆有本土羣聚,分別爲73例和20例,臺中和屏東亦有2例和1例,屬於零星個案。
雲林縣今年首度出現本土登革熱羣聚,外界關心疫情是否會持續北移。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溫在弘表示,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在2022年發佈評估報告證實,氣候變遷會明確提高蟲媒傳染病的發病風險,當氣候暖化加上人羣南北快速移動,很可能從零星個案發展成在地局部羣聚。
陳錦生則認爲,埃及斑蚊目前只分布在嘉義以南,未曾在北部發現,除非中部發現埃及斑蚊分佈,否則「北移」一說尚無明確證據。至於白線斑蚊是次要病媒蚊,分佈於全島,因此北部、中部偶有登革熱發生,原因與南部一樣,有境外帶原者將病毒帶入、經由白線斑蚊傳播,並非隨埃及斑蚊北漂而來。
陳錦生說明,登革熱共有四型病毒,目前整個東南亞地區四型病毒皆有,很難預測何時、何種會入侵,例如2015年臺灣流行第二型病毒,今年臺南流行第一型(泰國株),雲林也是第一型病毒(印尼株),但高雄發現有第二型病毒,隨着旅遊業蓬勃發展,各種型別都有可能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