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棲地遭破壞 黃金蝙蝠剩百隻

雲林縣水林鄉黃金蝙蝠館進行生態調查,盼釐清黃金蝙蝠減少原因,並藉由「兒童節生物多樣性環教宣導」活動,讓更多人關注蝙蝠生態。(張朝欣攝)

雲林縣水林鄉黃金蝙蝠館3日進行「兒童節生物多樣性環教宣導」活動,同時公佈去年的蝙蝠生態調查,在水林鄉共發現8種蝙蝠,其中黃金蝙蝠有105只,數量日益稀少,研判與棲地遭破壞、環境污染、光害有關,未來每年持續調查,集結資料釐清黃金蝙蝠減少原因。

水林鄉許家古宅曾是全臺最大的黃金蝙蝠「宅棲羣聚」,最多曾達數百隻,棲息在屋內樑柱間,但數量不斷減少,最後於2020年5月完全消失。這個現象引發蝙蝠館的關注,於2021年7至8月展開「水林鄉黃金蝙蝠暨共域蝙蝠調查」。

蝙蝠館負責人張恆嘉表示,水林鄉與鄰近的北港鎮,每年清明節前後都會吸引黃金蝙蝠造訪,爲調查黃金蝙蝠日益減少原因,蝙蝠館與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合作,以超音波麥克風、蝙蝠專用錄音軟體,記錄水林鄉24村黃金蝙蝠與共域蝙蝠棲息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水林鄉共發現黃金蝙蝠、棕蝠、高頭蝠、折翅蝠等8種蝙蝠,佔臺灣38種蝙蝠的2成左右;其中黃金蝙蝠有105只,其活動環境大多在光害較少的水域或空曠水田,希望透過分佈情況調查與日後追蹤分析,釐清數量減少原因。

張恆嘉表示,根據過去的觀察紀錄,黃金蝙蝠每年3月底、4月初開始出現在水林、北港地區,5至7月是繁殖期,產後不久陸續遷徙,10月過後全部離開。臺灣陸域哺乳類紅皮書名錄中,已將黃金蝙蝠列爲國家易危等級,亟須加強保育。

張恆嘉強調,蝙蝠可抑制昆蟲數量、傳播種子、傳花授粉等,有助生態穩定性的維持,因此藉由「兒童節生物多樣性環教宣導」活動加以宣導,讓更多人關注蝙蝠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