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科大攜手三義木雕博物館防蛀蟲 聽音即可辨別種類

三義木雕博物館珍藏逾千件木雕藝術創作,今年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合作,引入低氧除蟲、AI木雕蟲聲自動檢測技術及蟲蛀洞智慧監測等先進科技,精準守護每件木雕藏品。記者胡蓬生/攝影

三義木雕博物館珍藏逾千件木雕藝術創作,今年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合作,引入低氧除蟲、AI木雕蟲聲自動檢測技術及蟲蛀洞智慧監測等先進科技,精準守護每件木雕藏品。

成果會上午在木雕館發表,雲科大張傳育教授團隊領導開發的「AI木雕蟲聲自動檢測技術」,可精確監聽木材內部微弱的蛀蟲聲音,無需破壞文物即可快速檢測出蛀蟲類型。AI系統可在1秒內辨別出天牛幼蟲、蠹蟲、白蟻等常見蛀蟲,結合文化資產維護系的除蟲團隊,以「自動低氧除蟲技術」,精準提高木雕品除蟲效率、降低蛀蟲危害,並大幅提升館藏木雕的保護。

苗栗縣文化觀光局指出,木雕館收藏的木雕創作約1300件,都是創作者的創意和心血結晶,面對文物保存人力短缺的挑戰,博物館的藏品維護壓力也逐漸增加,感謝雲科大的團隊協助解決蛀蟲破壞的危機。

張傳育明年2月將接任雲科大校長,他指出,當初爲建立蛀蟲聲音的資料庫,去木材行找出多種蛀蟲帶回學校飼養,包括天牛幼蟲、蠹蟲、白蟻等,沒想到養蟲的壓克力箱也被蛀蟲啃了,破壞力驚人,後來改用玻璃水族箱才解決,養了近半年,收錄了十多萬筆的聲資料庫,以大數據開發出蛀蟲辨別系統。

雲科大洪崇文教授團隊還引入了「蟲蛀洞智慧監測」,採用低成本的邊緣運算技術實現即時監測,並在文物端直接完成判斷,系統每日自動拍攝並篩選出藏品上的蛀洞變化,可及早發出警示。

張傳育指出,可用來除蟲的方式包括化學藥劑、冷凍、加熱及加氮低氧,但前3種都有缺點,低氧加氮方式將保存袋抽成真空,再灌入氮氣,讓蛀蟲在氧氣極低的環境下無法存活,整套系統的開發研究,未來也可提供一般家居環境利用。

三義木雕博物館珍藏逾千件木雕藝術創作,今年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合作,引入低氧除蟲、AI木雕蟲聲自動檢測技術及蟲蛀洞智慧監測等先進科技,精準守護每件木雕藏品。記者胡蓬生/攝影

雲科大張傳育教授團隊領導開發的「AI木雕蟲聲自動檢測技術」,可精確監聽木材內部微弱的蛀蟲聲音,無需破壞文物即可快速檢測出蛀蟲類型。記者胡蓬生/攝影

三義木雕博物館珍藏逾千件木雕藝術創作,今年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合作,引入低氧除蟲、AI木雕蟲聲自動檢測技術及蟲蛀洞智慧監測等先進科技,精準守護每件木雕藏品。記者胡蓬生/攝影

三義木雕博物館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合作,引入低氧除蟲、AI木雕蟲聲自動檢測技術及蟲蛀洞智慧監測等先進科技,精準守護每件木雕藏品。記者胡蓬生/攝影

三義木雕博物館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合作,引入低氧除蟲、AI木雕蟲聲自動檢測技術及蟲蛀洞智慧監測等先進科技,精準守護每件木雕藏品。記者胡蓬生/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