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 | 戈壁沙棗

隨着一場秋雨的落下,營區的沙棗樹似乎一夜間就掛滿了一顆顆晶瑩剔透、奼紫嫣紅的果實,清香撲鼻,沁人心脾,眼前的世界立刻生動了起來。

營區地處荒漠中的荒漠,戈壁中的戈壁。“風吹石頭跑,地上不長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是這裡的真實寫照。有樹就能抵擋風沙肆虐,但這裡的土地含鹼大又缺水,幾十年過去了,年年栽樹,年年不活,收效甚微。只是在官兵的堅持中,幾排沙棗樹紮下了根,慢慢地蓬勃起來,使渾黃的世界有了一抹綠。

在祖國西北,人們稱沙棗樹爲“不死樹”。她生命力頑強,風吹不倒,沙埋不死,具有抗乾旱、耐貧瘠、耐鹽鹼,而且繁殖能力極強,所以防風固沙、環境美化都有她的身影,即使枝條帶刺也成了官兵的最愛。

在這裡,自20世紀五十年代末創業者打下第一根標樁,直到本世紀初官兵一直住在半地窖的營房裡躲避風沙的侵擾。前幾年,告別“地窩子”、搬進新營區,居住條件好了,但環境依然荒蕪。風暴一起,沙塵依然能夠透過窗戶鑽進室內,室外颳風沙、室內風沙刮,攪和得官兵苦不堪言。爲阻擋風沙,大家便從老營區移來沙棗樹苗,圍着營房橫平豎直的栽種了,眼巴巴地盼着她快點長大。許是因爲生長環境過於惡劣,沙棗樹長得並不怎麼旺盛,只是在雨後的陽光下,片片葉子才現出了難得的瑩綠水靈,襯托的粒粒果實越發紅得醒目。

說起綠色,這裡流傳這樣一個故事:有個戰士在戈壁深處一干就是三年。目光所及之處,能看到的綠色只有營房四周的沙棗樹。直到退伍那天,纔回到部隊生活區。一下車,看到滿眼的楊樹、柳樹及花草,竟抱着一顆柳樹哭了起來。戰友們問他哭啥?他說“三年沒見到綠色了,想得慌!”

生活需要色彩、需要點綴。我想,官兵們栽種沙棗樹,不僅是用來抵擋風沙、美化環境,更多的是看到沙棗樹在艱苦環境中不屈不撓的生長,就彷彿看到了自己,進而把孤獨與寂寞都化作了前進的動力。

在西域戈壁,沙棗樹有着自己獨特的芳華。每年初夏十分,無論天氣多麼乾旱,土壤多麼貧瘠,她總能使出渾身力量,讓自己的枝頭鑲滿金燦燦的花朵,米粒大小的花兒在蒼綠色的枝葉間若隱若現,使單調的戈壁灘有了淡淡的清香,帶給了官兵一份詩意與美好。

即使在稍縱即逝的秋天,沙棗也總能抓住機會把自己裝扮一番。當白楊開始飄落、紅柳漸漸枯黃,沙棗樹卻結滿了紅彤彤的果實。或許在他人眼中,沙棗瘦小的果實難登大雅之堂。但這裡的官兵卻對她充滿了敬畏。

沒有在戈壁灘生活過的人,很難體會這裡的冬天有多麼漫長和難熬。天地間一片蕭瑟,剛強的沙棗樹即使枝枯葉幹,卻依然傲雪挺立。片片樹葉在季節的輪迴下雖然失去了往日的生機,卻始終保持着綠的本色;簇簇紅彤彤的果實在冰雪的包裹下,晶瑩光潤,像一枚枚閃閃的紅星。她用暗紅色的有些粗糙的枝條、樹幹抵擋着風沙的肆意流竄,守護着這裡的安寧。

有人說沙棗樹的質樸與堅韌,同常年奮戰在這裡的官兵一樣,根植大地、堅韌不拔,將風華正茂的青春在戈壁荒原激情綻放,構築起了一道別樣的風景線。

文字:師浩

圖片:馬春明

主播

王思敏

王思敏,渴望用文字記錄生活,用聲音傳遞情感。在多家媒體平臺發表文字及音頻作品百餘篇,獲國家級及省級朗誦比賽多項獎項。

主管:戰略支援部隊政治工作部

主辦:政治工作部宣傳文化中心

總編輯:胡建兵

主編:韓阜業

編輯:付麗雙

刊期:第 226 期

聯繫電話:010-66358381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