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王振義放棄專利,讓救命藥入醫保,一盒290元
癌症作爲危害人類生命健康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一直以來都被只能保守治療而無法治癒的魔咒籠罩。可是在前不久,著名血液學專家王振義卻改寫了歷史,真正靠多年研究發現併成功研發出了一款可以治癒腫瘤的藥物。
一般想要治療腫瘤類疾病不僅需要高昂的手術費,後續的化療放療等所需要的費用也是一般家庭難以承受的,而王振義在研究出救命藥後,不僅沒有急功近利佔爲己用,而是放棄了申請專利攬財的機會,讓更多的人可以平價享受救命藥物,一盒藥僅僅受成本費290元,甚至患者還可以申請醫保進行報銷,這可爲廣大腫瘤患者帶來了福音。
王振義出生於江蘇省,在1948年便以優異的成績在上海震旦大學獲得了醫學博士稱號,之後王振義便投身於血液病的研究當中,甚至還參加了抗美援朝,爲受傷的士兵進行治療。
可惜到了大躍進時期,受到當時思潮的影響,王振義不得不放棄自己心愛的醫學事業,轉而投入教師行業中暫避風頭。
可在擔任教師期間,王振義也沒有閒着,重拾課本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在學習過程中他也漸漸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並在1978年,把白血病作爲自己的重點研究對象,而這次發現的救命藥物就是與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密切相關。
王振義在成功研究出維A酸膠丸後,也沒有急於賺錢牟利,而是以患者的生命安全爲第一要義。
據報道稱,王振義在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也是十分節儉,儘管作爲主治醫師和專業院士每年的獎金有近千萬元,但是他並沒有大肆揮霍,而是將得來的獎金一分不落的捐助給需要幫助的病人,甚至還早早的立下了遺囑,只爲在自己死後將所有的財產分發給有需要的人。
這樣無私奉獻的精神着實令人欽佩,那麼王振義窮盡一生研究出來的救命藥究竟是如何治療白血病的呢?
這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白血病類型,而且發病人羣大多在30歲左右的的中年人羣當中,尤其是在我國北方的東三省地區尤爲普遍。
在早期,由於科學技術和醫療手段受到限制,人們根本無法探查到這類白血病發病的誘因和影響因素是什麼,唯一知道的是,如果在發病後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那麼患者將會在短短半年之內面對死亡的威脅,即便是在國際上,也很少有醫者能夠找到治療這種病症的方法。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在初期,往往會表現出明顯的貧血,緊接着便是身體內各大組織器官的局部出血,一般來說這時候去醫院進行檢查便可以確診。
如果是放在過去,想要治病只能使用保守治療的方法,不過僅僅靠放療化療和吃藥的方法是無法治癒的,只能治療80%的症狀。
不過,如果患者本身體質狀況良好且家庭條件不錯也可以選擇進行移植手術,只是手術治療法雖能痊癒但也會留下後遺症,甚至有些患者還會出現病情復發的情況。
至於治療白血病的花銷那更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對於普通病人來說,前期的保守治療就需要將近數十萬元人民幣,如此高昂的價格即便是有大病醫療保險對很多家庭來說也是難以承受的。
所以王振義的此項研究不僅是對數以萬計的白血病病人的救贖,更是對這些病人家庭的救贖。
在研究初期,王振義便翻閱大量文獻和案例希望能夠找出有效治療白血病的方法,終於在1986年的時候,他率先在手術中採用全反式維A酸進行誘導分化的治療手段,而這種治療方式也爲後續救命藥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而所謂的維A酸膠丸其實就是利用裡面所含有的化學物質刺激並殺死積存在病人體內的腫瘤細胞,並扼制它的損害作用,等到全部的有害細胞被抹殺後患者也就可以痊癒了。
這種方法不僅效率更高,對=身體的損傷也最小。畢竟是藥三分毒,這種方法也避免不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從效果上考慮,整體還是利大於弊的,所以這也是正在被廣大推廣的一種方法。
窮盡一生,奮鬥在科研的最前列,只爲研究出這樣一款能夠拯救千萬人生命的藥物,對王振義來說可能只是醫者的責任和本心,但是對於無數患有“血癌”的患者來說,這份小小的膠囊卻是他們生的希望。
如今,癌症的患病率越來越高,無數家庭因爲高昂的手術費用以及病痛的折磨而支離破碎,好在國家也在不斷加強醫療建設,再加上無數奮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和研究人員的奉獻,這才讓病人們得以擺脫病痛,重獲新生。
在這裡,也讓我們對像王振義這樣優秀的科研人員表示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