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楊利偉妻子是她,與婆婆是同事,滿足相親三個要求,成爲兒媳

“我已出倉,感覺良好。”

即便已經經過了21年,但楊利偉這句話只要想起就好像還在耳邊迴盪。

他是首個邁入太空的國人,當時面對的壓力自然不小。

畢竟什麼事情都是從無到有最爲艱難的

,他更是承載了我們的飛天夢。

低頻共震讓他撕心裂肺,而他的家人何嘗不是心揪在了一起。

現在我們早已實現了天地通話,還能觀看新聞聯播。

但在他那個時候,即便是通話也僅有幾分鐘。

而從始至終,最爲親密的老婆給予的都是鼓勵和支持。

嫁給一名“太空人”是怎樣的體驗?他們之間又有着怎樣的故事?

擔憂與自豪

成爲一名“太空人”是光榮的,

而“首位”這個稱號卻十分沉重。

根據當時的講述,在爬升的時候,

他一度以爲自己要犧牲了。

他走的是一條未曾踏上的道路,可見其中有多麼的驚險。

而最爲揪心的還有這他的家人,老婆張玉梅更是不敢去看那升空的火箭。

這份揪心最終在丈夫順利返回後,化爲了擁抱與幸福。

作爲他的妻子,

她明白丈夫在做一項偉大的事情,她能夠做的只有將家庭給照顧好。

支持這個詞說起來容易,但真正去做才明白其中的艱難。

因爲從事這樣的工作,

丈夫回家的次數都數的過來,她卻甘願爲之等待。

雖然兩人間相處的時間不多,但好在還有那份自豪去填滿。

在被通知是否同意讓丈夫成爲“航天人”時,她的內心不是沒有過掙扎。

身爲教師的她明白這意味着什麼,

也如結婚時那句話一樣,我願意。

丈夫背後的她

都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那麼嫁給英雄的她,做出這個決定,也配得上英雄二字。

在此期間,她還因此身患重病,

長日間的擔心與操勞讓她患上了嚴重的腎炎。

而丈夫只能陪伴他進行手術後,就要回去進行一個重要的訓練。

但不想讓老公爲難的她,自己做出了決定

,還虛弱的叮囑着他注意注意身體。

她深知丈夫爲了這項事業付出了多少,

從1500名優秀的人中被選拔出來。

而僅僅是選拔就持續了2年,他付出的汗水與困難也是數不過來的。

在體能與學識方面,都要有着不俗的實力,才能夠去揹負這份任務。

但在這樣的選拔後,

迎接他的是更爲專業的訓練方式,讓自己足夠面對太空狀況。

光是離心機的8倍重力,就已經超出了常人的忍耐範圍,爲了安全着想一旁還配備了報警器。

但像他們這些航空人,自從建立以來就沒去按過一次。

而那些飛船操控與專業性的技術,之前也是聞所未聞,但這些困難都被他們克服了。

這些張玉梅不心疼是假的,她能做到的就是維持好家中。

在這個身份之前,

丈夫的身份還是一名飛行員,也是一份危險的職業。

因此在老公每次飛行時,爲他牽腸掛肚總是少不了的。

一次“空中停車”就差點讓她失去了丈夫

,好在沉着冷靜的他憑藉過硬的實力安全降落。

也是通過這次,她才明白“飛行員的危險與榮耀”是什麼意思。

她還專門爲了他去學習了氣象方面的資料,希望能夠有些幫助

,判斷天氣是否能夠支持飛行。

這樣的感情或許經常要受煎熬,但卻詮釋了愛情的模樣。

而他們的愛情,

還要從母親安排的一次相親開始。

最合適的人

作爲一名飛行員,

身爲老師的母親還是清楚其中的危險的,因此對他人生大事很是操心。

但兒子作爲她的驕傲,挑選的對象也是有着標準的。

首先在學歷上就要求不低於大專,畢竟兒子是飛行員,擁有知識才能更好的交往。

那時剛剛90年代,大專也是非常稀少的高等人才,何況還是待嫁的閨女。

在顏值上也是要漂亮一點,性格還要溫柔賢惠,家住在農村是最好的了。

或許三個要求聽起來,在當時有些苛刻了,但楊利偉可是風雲人物啊。

當時楊母只是讓人幫忙介紹了下,沒想到同事就恰好有位合適的人選。

張玉梅也是一名教書育人的老師,樣貌性格都符合要求,還是本地姑娘。

因此她一見面就認定了這個兒媳婦,知書達理也好體諒兒子的工作。

這就有了後面的相遇,

楊利偉的優秀是大家公認的,雙方自然很快就確立關係。

但因爲他事業的特殊,兩人的交往更多的是在書信中表達。

不想耽擱了姑娘幸福的他,一開始就將自己的情況說明了。

但大家小家的問題,張玉梅很清楚

,也堅定着自己的選擇。

踏入了婚姻的她,

也跟隨着丈夫過上了漂泊的生活,爲了家庭辭去了工作。

丈夫到哪,她便一路跟隨到哪,這樣的愛情難道不是最浪漫的嘛。

如今21個年頭過去,已經59歲的楊利偉卻不曾放下過航天員的訓練

,還保持着初衷。

而成爲了航天載人總副師的他,

工作的重點發生了變化,但始終爲了航天事業發光發熱。

好在這樣的背後,總有着愛人的支持與陪伴。

信息來源:光明網《21年前的今天,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圓!》

新華網《航天英雄既愛事業也愛家 楊利偉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