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淵譚天:王毅布林肯爲何一年見四次?

來源:玉淵譚天

當地時間2024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紐約聯大期間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這次會見,是今年王毅外長與布林肯的第四次會見。譚主瞭解到,此次會見時間比計劃要長。還有什麼特殊之處?譚主跟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聊了聊。

王毅外長與布林肯會面

第一問:今年頻頻在中美會見前“提前高調預熱”的美國,這次卻相對“低調”,爲什麼?

答:對於美國來說,“高調預熱”是要傳遞特定信息。今年7月,雙方在老撾萬象會見,布林肯提前一週就單方面發出見面預告。這是因爲會見時間正值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美國深知東盟國家不想在大國間作出選擇,所以試圖通過“高調預熱”來展現自己在中美關係上的管控力。然而,伴隨美國大選進入關鍵階段,拜登政府在對華溝通上也承受一定壓力,既要避免衝突發生對選情造成衝擊,又要防止對手用對華示弱來攻擊自己,“低調”宣佈比較穩妥。同時,兩國重視溝通的實際內容。美國之前一度迷信“麥克風外交”,認爲可以通過心理優勢“佔到便宜”。但多次過招後意識到並不是這樣,更需要重視溝通的實際內容。中方願意溝通,不過需要強調的是,溝通的目標不是治標是治本。而真正治本需要美國改變認知。態度端正,才能導向實質效果,這是中方一直向美方傳遞的信息。

王毅和布林肯握手

第二問:王毅外長與布林肯一年見四次,在拜登任期的最後幾個月仍繼續交流意義何在?

答:一方面,世界變亂交織。烏克蘭危機已進入第三個年頭,外溢效應不斷加劇;中東地區,巴以衝突尚未平息,黎以衝突又驟然升級。因此,中美抓住機會進行面對面溝通,更凸顯中美關係不僅限於雙邊層面,更事關世界和平。美國有意尋求在地區熱點問題上與中國的合作。

另一方面,中美雙方正在進一步落實兩國元首共識。從美國往屆政府來看,兩黨交替後,美國對華政策會出現調整,但也存在一定延續性。因此,不管今年美國大選結果如何,就穩定中美關係而言,延續兩國高層交往勢頭,是沒有壞處的。這次會面也算是“天時地利”,聯合國大會雖然在美國舉辦,但並非美國主場,在多邊機會下進行雙方會見,對仍存變數的中美關係來說是一個雙方都有舒適度的安排。

第三問:中美這次見面正值中東局勢升級,這個時期內見面,中美討論熱點問題,雙方會表現出什麼差異?

答:在熱點問題上,雙方的態度確實有差異。自當地時間9月23日起,以色列持續空襲黎巴嫩多地,中東局勢再度激化。一向對中東“熱心”的美國,卻遲遲未與黎巴嫩會見。在美國時間25日的會議上,布林肯口頭表示了美國努力防止局勢升級。顯然,民主黨並不想讓中東衝突升級影響自己的選情,同時也不能放棄其中東戰略佈局中的以色列。究其根本,美國最在意的還是自己的利益,對於熱點問題表面上喊“降溫”,不希望衝突外溢,實際動作卻是對“自己人”不斷偏袒和支持。再看中國,大規模空襲不久,美國時間9月23日,王毅外長就會見了黎巴嫩外長,並且重點交換對中東局勢的意見。除此之外,中國還在聯合國大會期間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在短短3天內進行了近30場會見,把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抓住任何可以交流的機會,希望與更多國家溝通,這是中國外交堅持開放性的表現。

王毅和布林肯會談

延伸閱讀:

美駐華大使:未來十年或更久 中美是"系統性競爭對手"

觀察者網消息,人在北京的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9月26日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參加了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的跨大西洋地緣政治、經濟和金融論壇。期間他宣稱,拜登政府用“關稅大棒”阻止了所謂第二波“中國衝擊”,並繼續炒作渲染“中方產能過剩”、“中國向俄羅斯提供軍民兩用物資”等論調,警告可能會對中國實體實施更多制裁,同時要求歐洲盟友共同行動。

根據大西洋理事會發布的伯恩斯演講實錄,談及中美關係時,伯恩斯聲稱中美是“系統性競爭對手”(systemicrivals),必須謹慎處理這種關係。“我認爲,在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裡,我們仍將是系統性競爭對手。”

他還稱:“在很大程度上,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關係仍然極具競爭性。我們是世界上最大、最強的兩個經濟體。我們是世界上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兩個國家。我們兩個國家都有巨大的全球影響力和影響世界的潛力。就我們而言,我們認爲這是積極的。”

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參加大西洋理事會活動 大西洋理事會網站

所謂“中國衝擊”的論調,是在中國於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世貿組織)之後出現的。美西方炒作渲染稱,中國的出口增長對美國和歐洲製造業就業產生了影響;中國的貿易衝擊使美國製造業就業人數減少;在與中國工業競爭的行業中,美國地區“失業率較高,勞動力參與率較低,當地勞動力市場工資降低”。

而如今,拜登政府又開始故技重施,炒作第二波“中國衝擊”。伯恩斯聲稱:“我們看到,美國總統拜登對進入美國市場的中國電動汽車徵收100%的關稅。我們這樣做是因爲,在國際貿易中,中國人的做法顯然是不公平的,我們不會以任何方式容忍美國再次受到中國的衝擊。”

他甚至拱火稱,針對中國汽車,看到更多來自歐洲和“全球南方”的國家加入美方的行列,這是“引人注目的”。“這是一種全球性的抵制,也是這裡所有政府發出的信息。”

報道稱,儘管伯恩斯認爲,對華關係之於美國和歐洲的未來都“至關重要”,但他也不忘炒作“中國製造地緣政治風險”,並提到了中俄關系。

此前,美國和歐盟指控數十家中國公司與俄羅斯進行貿易,並無理髮起制裁,伯恩斯警告稱,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制裁,並敦促歐洲國家一起行動。

他還聲稱,美國決心與盟友一道,作爲安全力量,在“印太地區”保持領導地位,並補充稱,他意識到歐洲對該地區的戰略思維“與以往有所不同”。

伯恩斯發言 視頻截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此前就曾表示,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中國一貫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積極致力於勸和促談,一直爲此發揮建設性作用。中國和俄羅斯有權開展正常的經貿合作,這種合作不應當受到干擾和限制,中方也不接受指責和施壓。如果一些國家真的關心烏克蘭的和平,希望早日結束危機,首先應當反省危機的根源,切實爲實現和平做些實事。

當地時間9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紐約聯大期間與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美國商會、阿斯彭學會、亞洲協會、對外關係委員會的代表成員座談交流。

王毅表示,今年是中美建交45週年。歷經近半個世紀的波瀾起伏,最重要的啓示就是,兩國應該做夥伴,而不是當對手;應該彼此成就,而不是惡性競爭;應該言必信、行必果,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同中方對美政策保持穩定和連續性相比,美方對華卻常常是兩種聲音、兩副面孔。根源在於美國一些人始終不能客觀看待和接受中國的發展。美方需要認識到,中國也有發展的權利。中國的發展對美國、對世界都是機遇而不是挑戰。

王毅指出,此次來紐約出席聯大,深感各方對國際形勢非常擔憂,都期待大國加強團結協調,承擔應盡的責任。中美作爲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世界前兩大經濟體,首先要力爭中美關係實現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還應同國際社會一道,應對好當今世界層出不窮的全球性挑戰。中美關係是一個發展演進的過程,需要持續不斷地對話溝通,消除不必要的誤解誤判。希望美國各界有識之士都能爲此做出努力,樹立客觀理性對華認知,增進彼此理解信任,爲中美關係改善發展做出貢獻。

王毅集體會見美國各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