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失衡 6成聘理工 人文藝術4.2%

「玉山學者計劃」歷年聘用學者近6成集中在理工科,人文與藝術領域僅佔4.2%。(本報資料照片)

玉山學者計劃執行以來成果備受質疑,如今不僅被審計部點出過半數都是短期交流人員申請,前立委陳學聖更點出,歷年聘用學者近6成集中在理工科,人文與藝術領域僅佔4.2%,恐導致我國較爲弱勢的人文、藝術及社會科學領域處境更困難,呼籲教育部平衡各方人才佔比。

陳學聖援引教育部資料說明,玉山學者計劃自107年上路,到113年爲止,共聘用306名玉山學者與玉山青年學者。在其中6大類學術領域中,以工學110名最多,理學69名次之,兩者合計共179名,佔比達58.5%,將近6成。

陳學聖提到,依照數據來看,人數最少的3個領域,分別是社會科學38名、醫學31名及人文與藝術13名,佔比分別爲12.4%、10.1%及4.2%,合計82名,佔比僅26.7%,不到工學與理學合計數的2分之1,落差極大。

陳學聖認爲,玉山學者計劃的推出,主要是透過提供符合國際競爭的薪資待遇,吸引國際人才來臺任教,並未設定優先延攬聘用的領域,但在目前措施下,可能導致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及藝術領域處境更加弱勢,因此呼籲教育部強化相關配套,並適度提高各領域佔比。

一名公立頂大教授透露,玉山學者計劃的執行頂多3到5年,這是導致國際學者來臺意願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申請多是退休或尋找再發展機會的國際學者。

他也說,臺灣長期以來科研基礎經費沒有提高,無法比肩已開發國家,「大家都是教授長工」,位居學術生涯高峰階段的學者,必然會審慎考慮是否接受聘任,再加上申請通過學者領域幾乎傾斜於理工科,「這樣的條件最好是找得到有名的大咖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