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失智者遭詐騙 確診是第一步

臺灣失智症協會今提出「保護失智者免於被剝削策略」,建議民衆提早進行財務規劃,設定每日轉帳、提領金額上限等防範措施。(林周義攝)

財務損失是失智者的早期徵兆之一,除面臨詐騙、侵佔財產等憾事,在後續的法律訴訟上亦因難以舉證,屢戰屢敗。目前仍有過半失智症患者尚未確診,且各領域欠缺相關認識,協助失智症患者確診是當前的首要挑戰。

立法委員吳玉琴在老人福利推動聯盟服務期間,曾推動銀行的職員訓練,一旦發現民衆有重複換密碼、銀行存簿的狀況,就需提醒家人提高警覺。她表示,預防失智症患者的財務損失,第一步需協助確診,才能進一步申請監護宣告、輔助宣告等資源。

臺灣目前約有28萬名失智症患者,但真正確診者僅不到一半。臺灣失智症協會表示,若需建構出失智者的防護網,需仰賴各個領域的協助,包括家屬、社福、警政、戶政相關人員等,前提是先了解失智症及失智者財物管理的警訊。

臺灣失智症協會今提出「保護失智者免於被剝削策略」,建議民衆提早進行財務規劃,設定每日轉帳、提領金額上限等防範措施;家屬方面,則需留意家人的失智警訊,包括記憶力變差、表情淡漠、過於大方等財物風險警訊,透過家庭照顧協議,訂定管理方式。

另一方面,社福、金融人員,都需增進對財務管理資源的瞭解。社福人員在討論照顧上的安排時,就應提醒失智症家庭進行規劃,必要時協助連結資源;金融人員則應建立友善櫃檯,服務特殊需求的客人,並發展出兼具保護財產、自主運用的服務。

臺灣失智症協會亦建議戶政事務所、地政事務所,一旦發現民衆經常補發身分證、存摺、印章等不尋常狀況時,通知緊急聯絡人;警政人員則應設計出較完整的警訊偵測及通報機制;法律人員則應將舉證責任改爲剝削財產者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