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長照悲歌再發生 民衆黨籲導入修復式司法、放寬外籍照護員限制
民衆黨立法院黨團副總召賴香伶、立法委員吳欣盈、黨團副主任兼發言人楊寶楨今召開記者會,呼籲刑罰之外也能運用「修復式司法」概念,修復人際與社會關係,另外政府應積極提升長照量能,引入外籍照護員填補人力。(民衆黨團提供)
母親節前夕,臺北市一名79歲婦人照顧臥病在牀的兒子40年,疑不堪照顧的精神壓力,以膠帶纏繞身障兒口鼻致死,也讓長照議題受到關注。民衆黨立法院黨團副總召賴香伶、立法委員吳欣盈、黨團副主任兼發言人楊寶楨今召開記者會,呼籲刑罰之外也能運用「修復式司法」概念,修復人際與社會關係,另外政府應積極提升長照量能,引入外籍照護員填補人力,推動更貼近長輩需求的政策,並推廣「社區換工」及「鄰里互助」制度化,多管齊下,修補社會安全網,避免人倫悲劇一再發生。
賴香伶指出,長期照護加重心理負擔,有些人可能因此選擇犯罪,爲平衡刑罰及法理情,可參考德國刑法第213條「情節輕微殺人罪」的立法概念,新增「其他因不得已之事由」,供法院就情況特殊的個案予以適用。不過實施這項立法須非常謹慎,避免被不當濫用,應建立證明標準和評估機制,並廣納專家學者看法。
賴香伶表示,可以引入「修復式司法」概念,因爲犯罪不僅是違反法律,更是對於人際關係的破壞,應轉換視角,不再只是把「迫不得已的加害者」視爲「犯罪者」,而是將其視爲一種特殊狀況下的「受害者」,並納入犯罪受害人的司法保護體系中,期盼修復人際關係的破壞、重建社會和諧,而非僅僅對犯罪行爲進行懲罰,這才符合民衆黨團強調建立社會安全網的初衷。
吳欣盈表示,疫情這三年,社會安全網破洞越來越嚴重,2022年政府投入超過600億長照預算,提供國內82.9萬名長照需求人口服務,但統計到去年5月,照服員人數爲9.2萬人,雖有增長但仍不足,政府部門必須儘快「補破網」。
賴香伶直言,長照需求攀升,長照機構卻大缺工,主要與低薪、勞動強度高有關,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教授陳正芬2022年研究發現,住宿機構照護員月薪約4萬元,每日工時可達12小時,且要同時照護多人。面對持續的人力流失,許多業者希望引入外籍照護員彌補人力缺口,但衛福部規定各類長照機構,本籍與外籍照服員比例最高只能一比一,外籍人數不能超過本籍,呼籲放寬對外籍照護員的引入限制,確保個案都能得到適當的照護,提升照護品質。
吳欣盈指出,新冠疫情前臺灣家庭看護工約有25.5萬,但按照勞動部移工人數統計,3年後2022年只剩約21萬,對比理論上應該成長到27萬人,來回差了至少5萬人,換算臺灣約有20%家庭受影響。目前臺灣主管移工的勞動部和主管長照制度的衛福部,對移工是否納入長照體系的想法不同,正是造成長照困境的原因。勞動部希望將移工納入長照人力,但衛福部認爲移工納入後拉低薪資、降低本國人力就業意願,只能盡力減輕照顧者負擔。
吳欣盈表示,面對勞動部和衛福部政策不一致,國發會應負起部會協調責任,全面盤點人口、醫療、長照、教育培訓等政策;其次,以AI數位新科技解決醫療照護不足,已逐漸成爲歐美面對高齡社會的解方,本會期力推的《數位醫療發展條例》,正是臺灣接軌國際新趨勢的法案,而且初步跟護理師、藥劑師界溝通並獲得支持,希望執政黨能儘速讓該法通過,造福臺灣。
楊寶楨說,2017年時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曾提到,照服員月薪3萬元,可以當作是「功德臺灣」,後來出面道歉也要求衛福部建立機制,解決第一線照服員的困難,衛福部甚至承諾「明年」將規畫照服員調薪。不過如今從人力銀行查詢,發現工作年資在一年以下的照服員,平均月薪仍然停在3萬或3.1萬左右,政府承諾的加薪加到哪裡去了?
楊寶楨表示,政府施政向來追求華麗的數據,以長照2.0「巷弄長照站」爲例,雖然4年增長近9倍,但第一線人員反應根本重量不重質,不僅人力不足,醫療專業、服務品質與量能也參差不齊。政府要落實社區長照功能,不能只有擴張據點,還要提升據點的服務品質,提供人力支援或補助,服務規劃貼近長者的需求,更要嚴格審覈據點升級,不要爲了政績達標而濫竽充數。
楊寶楨表示,照顧者處於長期壓力下,喘息服務更具重要性,需要適時放鬆身心;2019年到2022年,喘息服務需求暴增2.5倍。針對有行動能力的長輩,建議採行「社區換工」,在基隆早有實例,工班到長輩家中免費裝設防跌倒安全裝置,長者則回饋社區,向小朋友說故事、做手工藝等;或者推動「鄰里互助」,比如兩家都有需要照顧者,其中一家去買菜,另一家就幫忙看護。種種做法坊間行之有年,政府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推廣、制度化。
民衆黨團說明,2022年長照服務涵蓋率僅69.5%,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臺灣已經支出600多億在長照,但隨人口老化、長照需求暴增,以給付制度執行長照早已不合時宜。因此呼籲政府應融入更多新思維,善用不同資源,落實長照政策;並導入「修復式司法」概念,同時提升社區長照品質,放寬外籍照護員的引入限制,加快填補長照機構人力缺口。更期盼朝野共同推動《數位醫療發展條例》立法,爲「超高齡社會」預先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