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大女主,被性醜聞毀了
「胖貓」事件,又出後續了。
不久前,瀘州網警發佈了一則闢謠通報。
一男子 冒充事件中的女方,在微博發佈了一系列虛構的資金往來、聊天記錄。
爲的就是博眼球,挑撥大衆情緒吸引流量。
目前,該男子已經被行政處罰。
再回過頭看整件事,越來越有發展成鬧劇的傾向。
原本是一起令人惋惜的自殺事件。
卻演變成了輿論大戰、網暴狂歡,甚至有人對女方一家進行人肉搜索和死亡威脅。
還出現了 各 路蹭流 量的小丑, 打着爲逝者 發聲的 旗 號 編造 假料混淆視聽 , 着實有 些荒 誕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
這幾年,網上類似事件頻發, 輿論走向都 極爲相似。
都是從一段個體經歷,上升至不同羣體間的相互討伐。
情緒兩極撕扯,真真假假的「爆料」摻雜其中,硝煙愈演愈烈。
很巧,一部新出的口碑佳片, 由奧斯卡影后奧利維亞·科爾曼主演。
將當下這一網絡亂象諷刺得淋漓盡致 ——
《小小惡信件》
Wicked Little Letters
一個海濱小鎮上,曝出重大丑聞。
鎮上幾乎所有女性,都遭到惡意騷擾、被傳黃謠。
其中,女主成最大受害者。
她接連收到匿名信。
內容充斥着對她的人身攻擊,對她私生活的臆想。
用詞下流、粗鄙。
她的家人都看不下去。
決定公之於衆,訴諸法律,替她討回公道。
而且,他們表示,很清楚是誰幹的。
他們都認定,寫信的人是單身母親羅斯。
她是鎮上唯一的外來者,平時經常酗酒,愛罵人。
她的風評向來很差。
據傳她私生活混亂,情人很多。
生活作風超前,性生活不避嫌,大半夜鬧得鄰里都能聽見。
上廁所也不鎖門,曾被男人撞見。
而且,她確實曾和女主結怨。
她曾在聚會上,當衆衝撞女主的父親。
甚至大打出手,事後還拒不道歉。
後來有一次,她被人舉報虐待兒童。
被兒童援助中心找上門,差點被剝奪了女兒的撫養權。
她誤以爲女主是舉報人,因此與女主斷絕來往。
也恰好在那天之後,女主開始收到匿名信。
看起來,羅斯報復女主的事實確鑿無疑。
這件事傳開後,很快引發騷動。
人們議論紛紛,斥責羅斯,同情女主。
當地小報也一波接一波報道。
報道中,詳細介紹了女主的爲人,誇她善良大度,從不樹敵,是個無可指摘的好人。
這更是激起了人們的同情,坐實了羅斯的加害者身份。
不過,也有人察覺到不對勁的地方。
一個年輕的女警發現,信件中的字跡並不像羅斯的。
措辭和字母的寫法,可看出寫信人是有點知識涵養的。
可羅斯文化程度很低, 幾乎 沒有讀過 書。
女警想從這一角度繼續調查,但反而遭到人身攻擊。
周圍人都覺得,事實這麼明晰,沒必要多此一舉,難道還想替騷擾者說話嗎?
這又招來人們對羅斯的更多不滿。
羅斯的更多黑料被扒出。
人們發現她私生活有問題,曾對全鎮人撒謊。
她說自己丈夫在戰場犧牲,她才獨自帶着女兒生活。
但實際上,可能只是爲了掩蓋私生子的醜聞。
事情越鬧越大,羅斯被扒得體無完膚。
她的男友棄他而去。
女兒也受到傷害。
她可能要丟下年幼的女兒,面臨牢獄之災。
但,鬧到最後,最終調查結果讓人震驚。
羅斯是無辜的。
寫匿名信的居然是女主自己。
這反轉着實讓人費解。
爲什麼女主要寫匿名信辱罵自己?
還寄給鎮上其他和她無冤無仇的女性。
這就不得不說到女主原生家庭的問題。
片中,女主生於保守的教徒家庭。
她從小就被父親教育要做端莊優雅的淑女。
不能在公開場合和男性聊天,要隨時自省,保持謙卑。
即使被人中傷,也要大度、忍耐。
最重要的是,對父親要絕對尊重。
她人到中年,還恪守這套家規。
男友因爲不是教徒,被父親趕走。
她只能和父親生活在一起,時刻接受管教。
說錯一句話,都要被罰抄《聖經》。
認識年輕的羅斯後,她獲得些許喘息,也受到不少影響。
她驚訝於女性居然能活得如此隨性自在。
看到羅斯說自己不敢說的話,做自己不敢做的事。
她都會暗暗覺得解氣。
雖然表面上指責對方不夠淑女。
但其實,她打心底喜歡羅斯,很樂意和對方做朋友。
有一段時間,她們也的確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聽羅斯無所顧忌地吐槽一通,這一度成了女主的生活樂趣所在。
可惜,這段友誼被女主的父親拆散了。
父親看不慣羅斯的作風,舉報她虐待孩子。
想方設法給羅斯定罪,誓要將她趕走。
女主又變得孤身一人,回到了之前壓抑的生活中。
女主寫匿名信,並不是真的想辱罵誰。
只是內心壓抑到一定程度,不得不尋求釋放情緒的出口。
她 近乎扭曲 地寫下她所 能 想到的一切髒話。
眼見平時端莊的婦女直視骯髒的話語,見拿腔作勢的男性氣急敗壞,都讓她感到莫名暢快。
她發現自己開始這麼做後,就徹底剎不住車了。
這純屬個人癖好,她從沒想過要栽贓羅斯。
但家人看不下去,擅自幫她發聲。
她也唯恐自己做的事被發現,只能將錯就錯。
沒料事情越鬧越大,一發不可收拾。
羅斯蒙冤,她的女兒即將成爲孤兒。
女主的母親也被刺眼的信件活活氣死……
最後真相大白時,上演了相當諷刺的一幕。
女主被捕時,她的父親極力否認她的罪行,發誓會救她出來。
沒想到,女主反而堅定認罪。
並且,破天荒地衝父親破口大罵。
她雖戴上了手銬,但卻擺脫了道德枷鎖,如獲新生。
這一荒誕的故事,改編自1920年代真實發生的案件。
卻拍出了當下互聯網的輿論生態。
情緒湮沒理性,羣體吞噬個體。
醜聞一經傳播後,每個人都用成見看待和理解,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沒有證據,僅憑經驗認定就是羅斯所爲。
之後人們就有罪推論,自行組織,甚至編撰證據。
將無關的黑歷史都挖了出來,擺放在自以爲正義的天平上。
相應地,受害者則被塑造成完美形象,用以加固人們的預設。
就像胖貓事件爆發後。
互聯網的快速傳播使其短時間內成爲輿論焦點。
樸素的正義心,在營銷號、大V的推波助瀾之下,被無限放大。
怨恨和同情傾倒而出,故事被挑挑揀揀,不斷回爐重造。
胖貓被渲染成純愛戰士,引發全網哀悼,其女友成了人人喊打的撈女。
更多龐雜的枝葉佔據視野,虛實難辨。
胖貓本人的虛假照片被傳。
還有男性僞裝成女性當事人,與胖貓姐姐對線,將輿論越攪越渾。
後續又是無數人自發點外賣,話題延展到外賣空包。
熱度過去後,很多人覆盤事件始末,發現疑點太多。
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這幾天,高亞麟的塌房瓜,何嘗不是如此。
同樣都是從幾張截圖爆料開始,一發不可收拾。
女方被 造黃謠、蕩婦羞辱。
後續和「胖貓」事件一樣,已經偏離了事件核心,發展到玩梗、情緒宣泄的地步。
真實情況如何,問題出在哪裡,恐怕只有當事人清楚。
電影的好處是,幫我們撕去標籤,撥開情緒,還原真實的個體處境。
也提醒着我們,面對爆點事件,多一點成熟和審慎。
有時人人喊打的惡,可能只是一封「小小惡信件」。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