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茅盾文學獎獲獎小說被改編,五年打造、五小時敘述五十年心靈史
摘要:讓上海觀衆感受對角色的熱愛和執着
11月8日,陝西人藝“茅獎”系列話劇《生命冊》登陸上海大劇院,參加第二十三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生命冊》主創上海分享會上,陝西人藝院長、《生命冊》出品人、導演李宣透露,長達五年創作過程中,劇組多次深入河南採風,“每天晚上,我們都會開會討論,大家在興奮的狀態下聊劇情、聊角色,沒有名利、金錢念頭,現在回想起來也覺得很幸福。”
話劇《生命冊》改編自李佩甫獲茅盾文學獎同名長篇小說,是陝西人藝繼《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主角》後推出的“茅盾文學獎”系列第四部現實主義作品,全長五小時。
作爲李佩甫長篇代表作、“平原三部曲”之一,《生命冊》追溯城市和鄉村時代變遷的軌跡,也是一個人五十年的心靈史。李宣喜歡小說《生命冊》,“李佩甫是河南人,書中故事和人物是中原大地的,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生命冊》
“李佩甫用五十年生命積累、五年寫作過程,展現了五十年我們都經歷過的歲月,這是一般話劇編劇無法比擬的。”總導演宮曉東說,“小說主人公名字叫‘丟’,丟了自己。作品最後一句話是丟的獨白‘我哭了,我把自己丟了’,我們這一輩子都在找尋自我。”
談及從優秀小說到舞臺的轉換,宮曉東強調話劇對小說原著精神的尊重和傳承,同時也注重通過話劇形式進行舞臺設計、燈光音效、服裝等方面的創新和表達。“在話劇《生命冊》中,整個舞臺深沉寬廣、複雜多變、耐人尋味,以細膩的情感刻畫和宏大的敘事格局,使得觀衆能夠深刻感受到劇中人物的命運起伏與人性光輝。”
陝西人藝副院長李俊強飾演“駱駝/駱國棟”,他與上海觀衆分享如何深入理解角色的內心世界,如何通過細膩的表演來展現角色的情感變化。飾演“丟/吳志鵬”的藺凱則強調與其他演員的合作和默契,以及如何在舞臺上共同創造出精彩的演出。他們的對話讓觀衆更深入地瞭解演員的創排過程,也感受到了他們對角色的熱愛和執着。
觀衆認真記錄
分享會現場
從劇情解讀到角色塑造,從表演技巧到創作靈感,分享會讓上海觀衆大呼過癮。劇本朗讀環節,觀衆積極參與,一位上海觀衆用滬語與主演對戲,演繹出獨特風味。在道具服裝展示環節,觀衆們彷彿穿越時空,被帶入劇中世界。精美的服裝和逼真的道具展現出製作團隊的用心與專業。每一件服裝都根據角色的特點精心設計,從材質到款式,都體現了《生命冊》時代特色。
劇組獲贈小禮物
觀衆與演員對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