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兩岸產業合作佈局
產業合作是促進兩岸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由於生產成本、資源稟賦和市場規模等的差異,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通過產業合作能夠整合各自特色資源,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兩岸產業互補性強,合作空間巨大。
統籌考慮產業發展結構和重點方向,構建長遠有效的協作架構和分工體系,共同提高兩岸產業協同性。兩岸在現代種業、精緻農業、特色農機領域合作前景廣闊,通過技術合作、品牌培育、農業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等創新,可共同培育“農業+”文化、旅遊、康養等新業態。兩岸製造業、石油化工、旅遊業等產業合作能級仍有提升空間,兩岸企業可以探索加快建立新型工業化產業合作基地,依託基地引進培育一批“擴鏈”“補鏈”“強鏈”項目,攜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在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深度協同方面,相關產業合作園區可以以半導體、生物科技、新能源汽車、精密機械、電子信息等兩岸各具競爭優勢的領域爲重點,共同探索未來產業的合作方向。
實施區域差異化合作策略,搭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網絡,增強兩岸產業聯動性。圍繞區域產業功能定位,實施差異化的產業合作策略,促進兩岸產能有序、高效對接,基本形成東部沿海地區以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爲主,中西部地區以旅遊業、礦產資源業爲主,東北地區則以現代農業、新型工業爲主的兩岸產業合作佈局。加強跨區域產業合作的聯動建設,持續打造特色鮮明、產業關聯度高且銜接緊密的產業合作鏈。加快推進兩岸產業合作重點地區建設,充分發揮福建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探索先行、引領示範、輻射帶動功能,創新兩岸產業合作路徑。
強化平臺建設,打造多元化、精品化的合作載體,有力提升兩岸產業集聚度。可以探索建立一批示範性強的兩岸產業合作專業化園區,持續增強臺灣農民創業園、兩岸產業合作區、電子商務園區建設,推動臺資企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依託現有各類臺商投資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培育發展沿海產業對接集中區,拓寬兩岸產業融合發展新路徑。推動共建產業合作聯盟,加強組織化、規範化管理,引導兩岸企業開展深層次合作。鼓勵臺企與國企、民企合作參與亞太區域一體化、“一帶一路”建設,攜手開拓國內國際市場。
深化人才合作機制,爲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完善涉臺人才服務體系建設,保障臺灣同胞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搭建兩岸人才常態化交流渠道,支持各類行業協會、科技園區、企業等建立緊密合作機制,不斷擴大共同的“朋友圈”“事業圈”。通過定期舉辦兩岸人才交流活動,加強兩岸人才信息交流。支持兩岸企業和科研機構探索共建新型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搭建高端人才成長平臺,強化青年科技人才後備隊伍。
兩岸產業合作還應持續增強資金融通水平,拓展金融合作力度、廣度和深度。推進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建設,構建多層次兩岸金融市場,促進資金穩定雙向流動。推動更多優質臺企在大陸上市,鼓勵更多臺企參與大陸金融市場發展。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宋建曉 陳愛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