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目標 汐止青山國中小學生打造18尊大偶

汐止區青山國中小製作了18尊的大偶,有終結貧窮、未來人等主題,展現學校藝術教育的多重面貌。 圖/觀天下有線電視提供

汐止區青山國中小參加「夢想嘉年華」,每年師生們都會一起創作藝術大偶,而今年則是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製作了18尊的大偶,有終結貧窮、未來人等主題,展現學校藝術教育的多重面貌。

青山國中小總務主任張益明表示,做大偶挑戰度是蠻高的,從設計稿、塑土、到整個支架的呈現,對於國中生來講高難度,所以,也和老師討論如何才能讓學生們順利完成大偶,並且從旁協助克服困難點,從這學期開始,大概花了兩個月的時間來完成這樣的創舉,學生們在過程中在分工學習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除了個人的才藝創作,在分工中知道如何互相幫助完成作品。

青山國中小視覺藝術老師陳美如指出, 2015年,聯合國在宣佈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後,全球在課程上面,包括國小國中高中都有,把 SDGs融入到課程中,17項目標包含了終結貧窮、消除飢餓、性別平權、淨水及衛生等等,青山國中小的部分,希望孩子能理解永續發展目標,所以,在美術課跟表藝課就有融入教學,孩子透過 SDGs17項永續發展核心目標,去理解內容後創作出大偶,其實是有一點困難的,因爲,目標是蠻抽象的,課程中透過多國的案例讓孩子理解,再化抽象爲實體化,共設計出了18尊的大偶。

青山國中小學生陳宥嘉說,設計理念是消除貧窮,貧窮代表沒東西吃非常飢餓,眼神也透露出對於財富金錢的需求,衣服也是表達窮人沒錢買衣服,用幾塊布象徵破破爛爛的感覺,做這尊大偶蠻辛苦的,花了很多堂課,從捏塑陶土,每個人分配工作將自己的部分捏好,要非常均勻,好了還要貼牛皮紙,要貼三層,還要做出紋路,同組同學有一位就很細心,而整個偶完成,花了兩個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