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小店學講座/遊智維X趙文豪:小店的創業轉型與文化使命
第二屆小店永豐故事展登場,小店學系列講座第二場主題「轉型」,遊智維和趙文豪兩位講師分享各自經驗,聚焦小店如何轉型因應時代,並拓展到文化層面。
永豐小店學系列講座第二場主題「轉型」,邀請遊智維(左)和趙文豪(右)分享創業經驗。記者王聰賢/攝影
風尚旅行創辦人暨總經理遊智維20年前以旅行作爲媒介創業,就是從小店出發,不斷在轉型調適的過程。愛旅行的他在2004年創業,當時有老師告訴他:「做生意和創業不一樣,做生意會賺錢,創業是創造一個事業並有機會改變過去無法改變的事。」遊智維很高興看到這次小店展,很多小店用小小的店面去去改變一些現狀。
遊智維20年前以旅行作爲媒介創業,就是從小店出發。記者王聰賢/攝影
遊智維創業之初在臺南民生路租兩層老屋,開了「自在嬉遊旅行專賣店工作室」,開業三個月就面臨第一次轉型,這是因爲三個月沒有任何人走進來。
他把「工作室」三個字畫掉改爲「咖啡店」,學着煮咖啡,掛紅布條賣一杯50元,客人進門,在等咖啡煮好時,就會注意到旅行訊息。遊智維接到第一筆自助旅行規畫案。
遊智維以旅遊爲創業媒介,藉由旅行帶動參與者思考的轉變。記者王聰賢/攝影
但此後,仍要不斷轉型,遊智維先在店內辦講座,又與臺南誠品合作辦旅行講座,進一步擴大自己的顧問羣與客戶羣。他再做市場區隔,接的都是別家旅行社不敢做的事,例如規畫西藏40天自助蜜月旅行;再於2012年開始臺灣島內旅行,進而與品牌聯名,與地方表演團體、各種可能性合作,再創「蚯蚓文化」,深化文化力度。
「我們是很小的旅行社,只做客製化旅行規畫。我們做不一樣的事,把旅行和文化綁在一起。」遊智維說:「旅行只是幌子,革命纔是重點。」他想藉旅行帶動參與者思考的轉變,看京都想臺灣老屋、看夏威夷海龜而思考臺灣保育,「我想做的是腦內的革命,不要擔心店小,店小才能聚焦,讓大家更專注在改變。一家小店也能做改變世界的事。」
茶籽堂創辦人暨執行長趙文豪則分享20年創業心路歷程,從2004到2008年是第一階段,只有第一支產品苦茶油洗碗精,到如今甚至讓一個產業復興、一個社區煥發生機。
茶籽堂創辦人盡執行長趙文豪則分享20年創業心路歷程。記者王聰賢/攝影
趙文豪說,創業之初沒有品牌概念,雖是如今看來很樸實的橘瓶,卻賣的極好,所以創業的重點是「第一支產品一定要夠好用」。
但後來他理解到不只是產品就好,「消費者不認識你,只知道洗碗精好用,我們的價值只有洗碗精好用。」第二階段回到土地、認識苦茶,即品牌成型期,也因爲看多了,更關注臺灣土地;2013年第三階段進入品牌成長期,更多精神文化面的工作,也從苦茶油出發進入文化產業,復興臺灣苦茶油產業,甚至改變了南澳一個朝陽社區。
趙文豪讓茶籽堂不只是賣苦茶油,還跨入文化、農業與地方創生。記者王聰賢/攝影
2020年跟上永續概念,再次轉型,改包裝減塑,瓶身較前身減少41%塑膠,從源頭開始系統性的改變,看到農業永續的問題,提供免費苗木、並保證收購,在臺有31.2公頃的契作農場。
品牌並在南澳進行地方創生,成立共享辦公室,引入力量,擾動地方,讓年輕人返鄉,成爲臺灣的示範社區。從一個洗碗精,到思考品牌價值,歷經各期轉型,如今「茶籽堂」已不只是一支支產品。趙文豪說:「茶籽堂賣的是苦茶油,還有未來美好的想像。」
永豐小店學系列講座第二場主題「轉型」,邀請遊智維(右)和趙文豪(左)分享創業經驗。記者王聰賢/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