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Q2業績超預期但盤後股價大跌,黃仁勳大談“AI信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8月29日訊(記者 朱儁熹)過去幾個季度,市場習慣了英偉達持續書寫的增長神話:業績實現超預期的暴漲,推動公司股價和市值隨之飆升。但在英偉達交出這一季度的出色業績後,這樣的敘事發生了改變,投資者們高漲的情緒有所放緩。

當地時間8月28日盤後,英偉達發佈了截至2024年7月28日的第二季度財務業績報告。財報顯示,二季度英偉達營收再創新高達300億美元,同比增長122%,高於分析師預期的287億美元。調整後每股收益爲0.68美元,超出預期的每股0.64美元。

數據中心業務依然是英偉達最大的營收來源,涵蓋GPU芯片、AI服務器等軟硬件產品。二季度該項收入錄得創紀錄的263億美元,同比增長154%,高於預估的251億美元。

英偉達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Colette Kress在電話會上提及,二季度在中國的數據中心收入爲該業務總營收作出了重要貢獻,錄得環比增長。儘管其還低於美國實施出口管制前的水平,英偉達仍然預計中國市場未來將非常具有競爭力。

英偉達被視爲本輪AI浪潮的最大受益者,微軟、谷歌、Meta等科技公司都在爭相採購其高性能GPU芯片,用於AI大模型的訓練和運行過程中。這些巨頭客戶貢獻了英偉達約45%的收入來源,但英偉達也開始謀求更多元的客戶羣體。管理層在電話會上多次強調,隨着各國政府逐漸意識到建立AI基礎設施的重要性,將會進一步擴大其主權AI機會。

但投資者們開始質疑,企業在AI基礎設施方面投入的數千億美元是否能轉化爲可觀的回報——這個關鍵問題,目前仍然沒有人能夠給出足夠有說服力的回答,包括英偉達及其創始人黃仁勳。

過去一個月內,美國大型科技公司陸續公佈了最新季度財報,在AI相關業務增速未達預期的同時,大多表示將繼續增加對AI的資本支出。谷歌、Meta等公司高層表態稱,認爲在AI方面投資不足的風險遠大於投資過度。微軟高管還表示,公司對雲計算和AI相關的鉅額投資,可能需要15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獲得回報。

對此,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在電話會上只是簡單迴應稱,“投資英偉達基礎設施的人正在立即獲得回報,這是目前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計算和基礎架構投資。”

黃仁勳再次用他獨特的“CEO數學”概念進行解釋,即“買得越多,省得越多”。他表示,基於英偉達的基礎設施,企業在數據處理方面能夠實現降本增效。同時許多公司可以將算力租用給生成式AI企業,獲得較好的投資回報。對於想要提升自身業務的公司來說,英偉達也能夠助力於他們的廣告系統、推薦算法、搜索引擎、內容平臺等方面。

當分析師問及科技公司對AI的投入是否具有可持續性時,黃仁勳還花費近10分鐘的時間詳細闡述他的“AI信仰”。他表示,當下正在從通用計算向加速計算過渡,對計算的需求將顯著增長。在英偉達GPU的幫助下,生成式AI革命得以爆發。目前ChatGPT等應用只是冰山一角,生成式AI能夠影響的實際上是“世界上最大的計算系統”,其發展勢頭正在加速。

雖然Q2業績表現依然亮眼,但受累於Q3指引未達高預期、新一代AI芯片Blackwell推出受阻等消息,財報發佈後,英偉達盤後股價下跌。業績會後,跌幅一度擴大至8%。一些AI相關公司的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也出現下滑,微軟、Alphabet、亞馬遜、Meta等英偉達重要客戶的股價微跌不到1%,英偉達的競爭者、另一芯片廠商AMD跌超3.7%。

據英偉達預測,第三季度營收將達325億美元,上下浮動2%,分析師對此的平均預期爲318億美元,最高預估達379億美元。調整後的毛利率將達75%,上下浮動50個基點,不及平均預測的75.5%。

此前媒體報道稱,英偉達備受矚目的Blackwell芯片因設計缺陷問題可能延遲發佈。黃仁勳在電話會上並未具體說明延期程度,僅表示已經完成設計變更,沒有進行功能更改的必要。英偉達計劃在第四季度對Blackwell進行量產和發貨,將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

電話會後,黃仁勳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補充道,已投入大量資源對Blackwell進行改進,確保該芯片在性能上達到卓越水平。同時強調,隨着Blackwell產量的持續增加,英偉達預計在明年仍將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

今年以來,英偉達股價累漲逾154%,市值超3萬億美元。但隨着“AI泡沫論”的興起,英偉達股價在7月和8月初曾遭遇暴跌,近期才反彈至較6月曆史高位低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