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的一步之遙:市值新高,首超蘋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倪雨晴 深圳報道短短三個月內,英偉達在市值上越過了兩個里程碑。
3月以來,英偉達“體量”就在2.3萬億上下波動,僅次於微軟和蘋果,坐三望二;美東時間6月5日,英偉達總市值再創新高,突破3萬億美元(30120億美元),首次超越蘋果,成爲全球排名第二的科技公司,與微軟僅一步之遙。
眼下,加速計算起家的英偉達,市值和股價正在加速上漲,無論在資本界還是產業界,聲勢無出其右,匯豐近期的報告將其目標價格提高到1350美元,目前英偉達的股價爲1224美元。
至此,美股科技公司七大巨頭也在重新排位,現在依次是微軟、英偉達、蘋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Meta、臺積電。AI依然是科技市場上最大的主題,微軟和英偉達都憑藉雲端和生成式AI需求騰飛,蘋果即將公佈終端AI路線圖,誰將是新王,拭目以待。
國泰君安研究所電子首席分析師舒迪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公司市值的變化,本質上也是時代的產物,蘋果是上一個時代,即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王者,英偉達基本上代表了AI時代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公司。所以市值的變化本質上是時代的演進,兩家公司本身不太具備可比性,但是這兩個時代具備跨越性。”
對於英偉達的高估值,舒迪分析道:“目前AI產業的發展仍然停留在雲側,包括大模型演進、應用端落地、算力基礎建設等。現在從業績兌現的角度看,算力基礎建設是最高的細分板塊。而英偉達從基建的稀缺性、整體壁壘來看都非常有競爭力,並且短期內不太會有第二家企業能夠和它正面PK,所以這也是英偉達能夠獲得高產品溢價、高估值溢價的核心原因。”
三個月:從2萬億到3萬億
僅從市值變化來看,一年前英偉達的市值還不到1萬億美元,隨後開啓猛漲模式,2023年6月進入1萬億美元大關。不到一年時間,英偉達的市值直接翻至3萬億美元,而從2萬億到3萬億,僅用時3個月,稱其爲今年“地表最強”科技股不爲過。
本週,英偉達還將進行10:1股票分拆,有利於更多中小投資者進場,助推漲勢。英偉達股價、市值起飛的背後,是其在AI芯片領域的霸主地位。尤其是在AI芯片訓練領域中,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都在英偉達手中。
英偉達的產品迭代速度也在加快,從兩年一代的節奏提升到一年一代。今年3月英偉達發佈的Blackwell系列芯片正在投產出貨中,機構預計四季度會形成大規模出貨;時隔三月不到,6月2日,英偉達又公佈了三年內的部分路線圖,下一代Rubin架構平臺呼之欲出。
在生成式AI的需求驅動下,英偉達的業績也一路飆漲。第一財季數據顯示,英偉達期內營收同比飆升262%至260.4億美元,淨利潤148.8億美元,同比上漲628%;其中,數據中心部門銷售額增長427%,達到226億美元,營收佔比達到86%左右。
在驚人的漲幅之下,目前機構依然看漲英偉達。Hargreaves Lansdown股票分析主管達倫·內森(Derren Nathan)表示:“市場一直在努力跟上英偉達不斷改善的增長軌跡。儘管目前的預期市盈率爲35倍左右,但這並不讓人覺得是泡沫區域。”
從產業趨勢看,英偉達還在帶動整體AI產業鏈、AI芯片產業向上增長。TrendForce集邦諮詢資深數據分析師朱億惠表示,展望2024年,除了IC庫存去化已恢復到健康水位,受惠於AI熱潮帶動,各大雲端服務業者(CSP)持續擴大建設大語言模型(LLM),同時AI的相關應用將滲透至個人裝置,市場後續有機會看到AI智能手機、AI PC等產品,預期2024年全球IC設計產業營收年成長幅度將持續走高。
其中,AI GPU H100大賣,帶動英偉達2023年營收達552.68億美元,年增長105%。而目前超過八成的AI加速芯片市場均由英偉達拿下,2024年H200及下一個世代的B100/B200/GB200也將持續帶動英偉達營收成長。
在底層邏輯上,英偉達一直在做一件事情,拋棄其他任務,讓芯片幹活更純粹,不斷的堆疊並行計算,主要是在並行乘法計算。
而任何領域的突破都需要機緣巧合,你要做的就是做好準備。
當年英偉達GPU支持AlexNet卷積神經網絡訓練,AlexNet團隊碰巧發現GPU竟然比CPU快這麼多,英偉達則是碰巧遇到人工智能的發展主要依賴算力。GPU和AI一路相輔相成,共同成就了當前的科技高地。
賽況激烈:芯片、互聯網巨頭同臺競技
在AI芯片的賽場上,英偉達依然面臨挑戰,包括老對手AMD、英特爾,也包括一衆互聯網公司。
從芯片層面看,IDC亞太區研究總監郭俊麗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當前的AI芯片市場上,排名前三的廠商是英偉達、AMD和英特爾。英偉達佔據絕對主導的地位,其產品如A100和H100 GPU廣泛應用於數據中心和各種AI應用中,包括谷歌、亞馬遜和微軟等公司的AI工作負載。
AMD近年來取得了顯著進展,其MI300X GPU和MI300A APU表現優異,其市場份額和影響力雖然不及英偉達,但依然是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英特爾是半導體行業的老牌企業,儘管其早期的AI芯片項目如Ponte Vecchio遇到了一些挑戰,但其最新的Gaudi 3 AI芯片在性能和效率上都有顯著提升。
另一方面,在郭俊麗看來,互聯網巨頭自研AI芯片可能會成爲擾動AI芯片的主要因素之一,短期來看,各家互聯網企業的芯片用於自身業務;長期來看,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撼動英偉達的主導地位。
首先,互聯網巨頭自研AI芯片增加了市場上的主要玩家數量,使得市場競爭更加多元化。其次,自研可以幫助互聯網企業降低成本。比如通過自研,可以控制芯片的設計和生產成本,減少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掌握更多的議價權和定價權。此外,提供定製化的解決方案。互聯網巨頭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定製和優化AI芯片,從而提升其雲計算服務的性能和成本效益。
與此同時,各大巨頭還在軟件、互聯技術層面挑戰英偉達。近日,AMD、英特爾、谷歌、微軟、博通、思科、Meta、惠普企業等八家科技巨頭聯合組建了一個新的行業聯盟,旨在推出一項名爲UA Link的新技術標準,對抗英偉達的NV Link技術。
TrendForce集邦諮詢分析師龔明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UALink初期整合不易,TrendForce集邦諮詢認爲三年內,英偉達仍會在其整合芯片及軟件生態系等處於優勢,市場佔有率仍較大。”
在軟件層面,AMD和英特爾也在加速生態建設,但是英偉達的CUDA生態仍然地位穩固。CUDA與英偉達GPU芯片的關係,更像是iOS與iPhone的關係,他們都提供了強大的開發者生態,對上層應用性能提供強有力保障,也都相當封閉,僅支持自家硬件。目前幾乎全部的深度學習框架都對CUDA進行了封裝支持,包括pytorch,TensorFlow等。
AI的大戰,已經從芯片、軟件拓展到整體的解決方案,雲端和終端AI也在加速融合。據悉,下週蘋果即將發佈和OpenAI的合作,今年市場上將有更多看點。
談及未來AI發展趨勢,舒迪表示,接下來業界最期待的就是AI加速滲透,服務到更多的消費者,“我們比較看好AI端側的發展,包括AI手機、AI PC環節。其中蘋果代表了AI手機,高通代表AI PC或者說Windows on ARM平臺的發展,他們在端側也有比較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