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宋繼強:當下就業壓力只是短期現象,未來需數字化人才升級解決問題|直擊·2022進博會
英特爾研究院副總裁、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來源:主辦方)
鈦媒體App 11月7日消息,正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數字人才培養國際交流”會員論壇上,芯片巨頭英特爾(Intel,NASDAQ: INTC)宣佈啓動全新“英特爾中國學術英才計劃”,並聚焦數字化人才培養的話題,非常全面探討數字化人才培養的重要性、迫切性以及數字化人才培養的方法等話題。
“目前的就業形勢壓力只是一個短期現象,其實和整個宏觀經濟形勢有一定關係。我覺得以後不會越來越差,你看現在數字經濟,它的發展未來都很大,也是一個轉型期。如果說我們想盡快把技能這樣一個‘缺口’填平,才能夠適應未來新的數字化轉型人才。”英特爾研究院副總裁、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11月6日接受鈦媒體App採訪時表示,人才缺口和就業困難交織下,需要多種方案逐步實現數字化人才升級,未來通過學校提供課程、項目培訓、實習機會等,希望學生參與過後,既能夠學到概念,又能學到領先技術,從而符合未來中國高質量發展需求。
實際上,當下國內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數字化相關人才缺口日益加大。據世界經濟論壇報告顯示,隨着數字化程度的加深,超過8500萬的職位將被取代,與此同時將產生9700萬的新崗位,42%的現有員工需要提高技能,超過50%的求職者需要重新培訓。中國信通院報告也指出,2020年,中國數字化人才缺口將近1100萬。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吳愛華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通訊和互聯網領域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人數達到159萬,佔當年畢業生總數的15%,在全部19個分行業中位列第一;面向2022屆畢業生平臺累計匯聚各類崗位1370萬個。截至去年,針對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經濟人才相關重點領域,高校與企業合作開展項目達3800餘項,企業提供經費和軟硬件的支持近5億元。
隨着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不斷加速,過去十年,中國數字經濟平均增速爲15.9%。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人民幣,佔當年GDP比重達39.8%。數字經濟已成爲驅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之一。
因此,培養高水平的數字化人才已經成爲當務之急。中國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吳愛華透露,近年來,爲促進人才供需有效對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積極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增設新工科專業,擴大人才培養規模;二是深化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三是加強就業指導服務,創新“互聯網+就業”模式。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則表示,從目前來看,國內在數字化基礎研究、基礎理論人才較少,因此需要快速推進“強基計劃”。而且,數字化軟硬件基礎研究人才、數字化應用場景專用人才需求也非常之大。“從就業需求的大方向來看,未來,數字化人才在每家企事業單位佔比至少會超過25%。如果不超過這個數量,企業肯定要準備淘汰。”
自1993年起,英特爾在中國啓動人才培養項目,與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合作,形成了校企共同進行,創客授課、創新實踐、直通就業等全鏈式人才培養模式。2006年起,在教育部指導下,英特爾爲超過2270萬名中國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教育支持。
本次進博會現場,鈦媒體App和多位受資助的學生和老師進行交流。例如,今年展出的項目當中,上海交通大學選送,團隊基於英特爾至強處理器以及Intel NUC平臺,採用英特爾OpenVino開源軟件框架,開發了一套深度學習的視障人羣輔助系統,解決了視障人羣在手機或VR設備上一些操作問題。
宋繼強對鈦媒體App表示,目前學生在大學裡面學習,與真正在產業當中的技術創新應用有很大差距,因此需要因材施教,如果其未來想去從事工作實踐,英特爾會根據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職業發展方式,利用競賽、獎勵機制等,解決數字化人才短缺問題。他提到,英特爾的這類職業教育計劃更多在半導體和人工智能軟件部分。
他強調,通過系統、全面、深入的人才培養或激勵計劃,英特爾與中國的數字化教育緊密結合並與時俱進,爲不同階段、年齡、職業的人羣提供了數字化入門或者進階課程,爲其提供系統化的數字薰陶和淬鍊,爲中國數字化產業的發展和數字化人才隊伍的建設與壯大不斷注入科技動能。
英特爾中國區董事長王銳表示,英特爾一直致力於助力培養未來人才,從最初的產學協同培養工程人才,到創新人才,再到現在的數字化人才,其人才培養計劃結合中國教育發展的需求不斷升級。未來,英特爾將繼續與教育界、學術界、產業界合作,幫助培養更多適應數字化時代需要的人才。(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