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市值一夜蒸發超300億美元

本報記者 秦梟 北京報道

虧損百億、擬裁員萬餘人、暫停派發股息、AI“掉隊”,英特爾(NASDAQ:INTC)正迎來“多事之秋”。

當地時間8月2日,美股三大股指集體低開,道指跌1.02%,納指跌2.41%,標普500跌1.46%。其中科技股尤爲慘烈。剛剛公佈財報的芯片巨頭英特爾股價遭遇暴跌。英特爾當日收盤價爲21.48美元/股,較前一日29.05美元/股下跌26%,以收盤價計算,公司市值爲918億美元,較前一日1236.62億美元市值,蒸發掉了318億美元(約2320億元人民幣)。

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稱:“儘管我們達到了關鍵的產品和工藝技術的里程碑,但第二季度的財務表現令人失望。收入沒有如預期增長,而且還沒有充分受益於人工智能的強大趨勢。我們的成本太高,利潤太低。”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導致英特爾此次股價大幅下跌的原因主要還是業績未達到預期,使得投資者對其未來盈利能力產生質疑。與此同時,在近兩年的人工智能浪潮中,英特爾鮮有亮眼表現,也是導致投資者信心下降、股價暴跌的原因之一。

虧損加裁員

今年第二季度,英特爾的營收爲128.3億美元,同比下降1%;淨利潤虧損16.1億美元。

業績公佈後,多家大行下調其目標價,其中,大摩、TD COWEN將英特爾目標價下調至25美元/股;德銀將英特爾目標價下調至27美元/股;傑富瑞下調英特爾目標價至28美元/股。另外,標普將英特爾的評級列入負面信用觀察名單。

英特爾業務主要分爲英特爾產品、晶圓代工以及其他業務,其中英特爾產品包括客戶端計算事業部(CCG)、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事業部(DCAI)、網絡和邊緣事業部(NEX)。

今年第二季度,英特爾產品三塊業務的營收分別爲74.1億美元(同比增長9%)、30.5 億美元(同比下滑3%)和13 億美元(同比下滑1%)。其中,CCG 業務實現增長,主要是因爲自2023年12月以來,AI PC出貨量超過1500萬臺,預計2024年年底前出貨將超過4000萬臺。

但這也給英特爾的業績帶來壓力,帕特·基辛格表示:“我們對AI PC類別的定義和推動投資將在短期內給利潤率帶來壓力。我們認爲這些權衡是值得的。AI PC市場將從目前不到10%的市場佔比增長到2026年的50%以上。我們知道今天的投資將加速和延長我們的領先地位,並在未來幾年帶來顯著的收益。”

其他業務的營收爲9.68億美元,同比下降32%,佔比7.54%;其中 Altera 實現營收3.61億美元,同比大降 57%,Mobileye 實現營收4.4億美元,同比下降3%。

英特爾預計,2024年第三季度的收入將在125億—135億美元,按GAAP計算每股虧損0.24美元。預測也顯示出英特爾在未來季度中面臨的壓力。

而爲了實現成本節約和運營效率的提升,英特爾還將採取一系列具體措施,包括降低運營成本、簡化產品組合、消除組織複雜性、減少資本和其他支出,並暫停股票股息。

帕特·基辛格在給員工發出的備忘錄中宣佈了英特爾的裁員計劃:公司將實施一系列“重大成本削減措施”,旨在2025年前節約100億美元成本。而該計劃的核心內容正是裁減約15000個工作崗位,佔公司員工總數的比例約15%。

帕特・基辛格表示:“由於收入增長未達預期,特別是未能充分抓住新興技術的市場機遇,加之成本結構不具競爭力,公司不得不採取更加激進的措施來重振業務。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刻,對英特爾而言尤爲艱難。我們正站在公司歷史上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上,必須做出必要的變革以應對當前的挑戰。”

不過,在天使投資人、人工智能專家郭濤看來,英特爾宣佈裁員是爲了降低運營成本,應對業績下滑和市場競爭壓力。然而,裁員可能只是短期內的應對措施,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根本問題在於技術創新不足、產品競爭力下降以及市場戰略的失誤。要解決這些根本問題,英特爾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優化產品結構、調整市場戰略,以提升自身在芯片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半導體分析師王志偉表示,半導體行業是典型的週期性行業,週期長度約爲4年,上行週期通常爲2—3年,下行週期通常爲1—1.5年,半導體行業與消費電子行業仍沒有從行業的下行週期中緩過勁來。實際上,近兩年,英特爾一直在通過優化業務的多種舉措來降低運營支出,包括削減投資組合、調整公司相關部門的規模、針對支出進行更嚴格的成本控制,以及提高銷售和營銷效率等。

帕特・基辛格表示:“這些是艱難但必要的決定。我們的行動將使2024年的運營支出降至約200億美元,2025年的運營支出目標爲175億美元,比之前的估計降低超過20%。預計2026年將進一步受益,運營支出將再次以絕對金額減少。即使降低整體支出,我們仍將繼續爲實施公司戰略所需的投資提供資金。”

重申IDM2.0戰略

在宣佈裁員、暫停派發股息外,英特爾也重申了對IDM2.0戰略的承諾,表示將繼續在工藝技術和核心產品領域進行關鍵投資,以保持技術領先地位。

作爲IDM(集成設備製造商)模式的典型代表,英特爾在芯片領域以自給自足聞名,從設計到製造,再到封測,已經形成了閉環。但IDM模式對研發能力、資金實力和技術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於是以臺積電爲代表的Foundry(晶圓代工)模式興起,再加上專注設計的Fabless(無工廠芯片供應商模式)企業,芯片產業開始由IDM模式轉向Foundry+Fabless合作模式。

2021年3月,帕特·基辛格對英特爾原有的IDM模式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革新,並提出了IDM2.0戰略,也使得英特爾一改此前被唱衰的頹勢。

IDM2.0計劃由三個關鍵部分組成:第一,英特爾希望繼續在內部完成大部分產品的生產;第二,希望進一步增強與第三方代工廠的合作;第三,將投資打造世界一流的代工業務,成爲代工產能的主要提供商。

今年第二季度,英特爾代工(Intel Foundry)的收入爲43億美元,同比增長4%,佔總營收比例爲33.66%。

帕特・基辛格表示:“公司戰略的一個關鍵部分是通過積極的‘四年五節點’計劃恢復工藝領導地位,現在距離目標終點線不遠了。我們已經進入Intel 4、Intel 3和Intel 20A8的量產階段。上個月發佈了Intel 18A的1.0 PDK,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製造準備,並在2025年上半年開始生產晶圓。客戶端的Panther Lake已經在運行Windows,並且看起來非常健康。這是第一個使用RibbonFet、PowerVia和高級封裝的微處理器,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當地時間7月29日,英特爾宣佈計劃投資超過280億美元,在美國俄亥俄州利金縣建設兩座新的尖端製程晶圓廠。這相比英特爾2022年宣佈在俄亥俄州的200億美元投資金額提高了80億美元。

英特爾表示,這項投資將有助於提高尖端製程的產量,以滿足對先進半導體的激增需求,爲英特爾的新一代創新產品提供動力,並作爲英特爾IDM 2.0戰略的一部分滿足晶圓代工客戶的需求。

除此之外,英特爾對於代工業務也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調整,5月任命了此前在Marvell工作的Kevin O’Buckley掌舵代工業務,7月新招一名來自美光的高管Naga Chandrasekaran,負責英特爾代工製造和供應鏈。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英特爾代工產業還在持續投入期,仍處於虧損之中,第二季度代工業務運營虧損28億美元。

英特爾首席財務官David Zinsner表示:“Foundry的運營虧損爲28億美元,環比惡化。預計第三季度的運營虧損將繼續以大致相同的速度持續,超過85%的晶圓量仍來自EUV前節點,具有不具競爭力的成本結構和電源、性能和麪積缺陷,反映在基於市場的定價中。我們在愛爾蘭工廠的Intel 4和Intel 3設施的持續擴展,以及支持我們領先技術快速發展的研發和啓動成本的上升,也將對盈利能力產生影響。”

不過,帕特・基辛格表示,預計今年推動的投資將使公司走上實質性財務增長的道路,Foundry的運營利潤將在2024年觸底,然後驅動盈虧平衡。此前,英特爾曾明確闡述其長期目標,即至2030年年底,其代工業務將力求實現盈虧平衡的運營利潤率。同時,公司預估運營虧損將於2024年達到峰值,並設定了到2030年年底,毛利率達到40%及運營利潤率達到30%的具體目標。

(編輯:張靖超 審覈:李正豪 校對:燕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