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是如何從芯片霸主成爲被收購目標的?

核心提示:

1.從芯片霸主到被收購目標,英特爾僅用了三年時間。

2.基辛格豪賭成本昂貴的製造業務追趕臺積電,希望重現昔日輝煌。

3.“市場向AI的轉變成了壓垮英特爾的最後一根稻草”。

4.英特爾寄希望於下一代芯片製造技術,但可能爲時已晚。

鳳凰網科技 出品

三年前,英特爾如日中天,市值是現在的兩倍多,其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正在物色收購目標。

而如今,英特爾自己卻成了被收購目標。它的快速淪落令人嘆息,戰略失誤和人工智能(AI)浪潮共同重塑了這家美國傳奇半導體公司的命運。

多家美媒報道稱,美國另一芯片巨頭高通正在就收購英特爾展開試探性接觸,表明英特爾正遭遇56年曆史上極爲罕見的脆弱時刻。它的問題始於基辛格上任之前公司在芯片製造方面受到的挫折。隨着基辛格推行代價高昂的復甦戰略,問題進一步惡化。他未能預見到AI的爆炸性增長,將從根本上把市場需求從CPU轉向競爭對手英偉達開發的GPU。

“過去兩到三年裡,市場向AI的轉變成了壓垮英特爾的最後一根稻草。他們就是沒有適當的能力來製造AI芯片。”獨立研究公司CFRA Research的資深行業分析師安傑洛·齊諾(Angelo Zino)表示。

曾經的霸主

即便英特爾願意被收購,但是由於監管和其他原因,它與高通的交易還存在很大變數。然而,高通收購英特爾的設想在不久前還幾乎是難以想象的。

幾十年來,英特爾一直是全球上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其芯片在PC和服務器中幾乎無處不在。英特爾是少有的一家集芯片設計和製造於一身的公司,並且在這兩方面都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2021年初,當基辛格成爲英特爾CEO時,這家巨頭已經失去一些光環。在尖端芯片生產上,英特爾已經落後於亞洲對手。

戰略失誤

基辛格曾在英特爾工作數十年,是該公司的首任首席技術官。他的計劃是讓英特爾重現公司在安迪·格羅夫(Andy Grove)、保羅·歐德寧(Paul Otellini)等前CEO任內擁有的輝煌。

要想實現這一目標,英特爾就需要在芯片生產上追趕亞洲對手臺積電和三星電子。基辛格還計劃斥巨資擴大英特爾的製造業務,將產能出售給像高通這樣只設計芯片的公司,進軍臺積電和三星主導的代工業務領域。

這是一次代價高昂、雄心勃勃的豪賭,但是英特爾看起來具備了成功的要素:該公司十分擅長生產PC和服務器芯片,並擁有一系列副業爲其下一個增長階段提供資金支持。

基辛格迅速着手利用英特爾的財務資源來發展代工業務,在他上任後的那個夏天就與全球芯片代工廠格芯(GlobalFoundries)展開了價值約300億美元的收購談判。雖然這筆交易最終破裂,但基辛格在2021年8月的採訪中表示,英特爾依然想收購。“行業將會出現整合,這一趨勢將持續下去,我預計我們會成爲整合者。”他當時對《華爾街日報》這麼說。

隨後,基辛格又敲定了一項交易:以50多億美元收購另一芯片代工商高塔半導體。但是,這筆交易因爲未能通過反壟斷審批在去年被取消。

基辛格的目標是讓英特爾到2030年時成爲全球第二大代工商,但是英特爾的代工業務起步緩慢,經歷了幾任領導者和衆多潛在客戶。這些客戶在英特爾技術受挫後限制或取消了與英特爾的業務往來。英偉達的崛起

在英特爾的復甦成本與日俱增的同時,生成式AI開始蓬勃發展。這波浪潮將市場需求從英特爾的CPU轉向了英偉達的GPU。GPU的設計不同於CPU,更適合創建和部署最複雜的AI系統。當科技公司爭相獲得英偉達稀缺的AI芯片時,英特爾的許多處理器則閒置在貨架上。

基辛格被迫削減成本,以維持扭轉公司頹勢的努力。英特爾從2022年開始裁員數千人,並於去年削減了股息。這還不夠。上個月,基辛格又宣佈將裁員1.5萬人,明年削減100億美元成本,並取消股息。

“AI來得比我預期的要猛烈得多,”基辛格當時說,稱裁員是“我職業生涯中做過的最艱難的事情”。

上週,英特爾宣佈了新的舉措,包括加強支出控制和進一步分離設計與製造業務,但基辛格沒有像一些投資者所建議的那樣出售或剝離製造業務。

“我們需要寸土必爭,執行力要超過以往,”基辛格告訴員工,“因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批評者閉嘴,交出我們自己知道可以做出的答卷。”

分析師們表示,英特爾的命運出現好轉的可能性正在縮小,但仍有可能。儘管不斷下跌的股價使其更容易受到收購要約和維權投資者的影響,削減成本可以幫助公司度過難關。

截至週四收盤,英特爾股價較2020年初下跌了近70%。2020年,英特爾股價達到了互聯網泡沫破裂以來的最高點。在英特爾股價大跌的這段時期,英偉達的股價上漲了逾18倍。在《華爾街日報》報道高通有意收購英特爾後,英特爾股價週五收漲3.3%。

或許爲時已晚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分析師斯泰西·拉斯貢(Stacy Rasgon)表示,英特爾的未來取決於下一代芯片製造技術的成敗,該技術預計將於明年投產。英特爾希望至少在技術上超越競爭對手,重回技術領先地位有助於提高利潤率,增強客戶信心。

不過,英特爾還有一個根本問題沒有解決:在AI芯片(GPU)投資持續強勁的情況下,其核心芯片業務(CPU)預計不會迅速復甦。

“我們可以爭論這個戰略是對還是錯,但問題是其核心業務並不支持這條路,”拉斯貢表示,“然而,現在對他們來說,可能已經爲時已晚。”

對高通來說,收購英特爾可以幫助它進入芯片行業的新領域。高通擅長設計手機芯片,它是蘋果iPhone等設備的供應商,近年來一直在打造汽車和物聯網芯片產品組合。收購英特爾將能夠讓高通建立雄厚的PC和服務器芯片業務。

不過,目前尚不清楚高通是否會在交易中保留英特爾的製造業務。和英特爾不同,高通目前採取的策略是外包生產。製造業務極其複雜和昂貴。去年,英特爾在資本支出上投入了258億美元,相當於其收入的48%左右。相比之下,高通上一財年的資本支出總額爲15億美元,僅佔銷售額的4%多一點。

本文源自:鳳凰網科技

作者: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