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夜跑炫彩副中心

原標題:熒光夜跑炫彩副中心

夜跑愛好者們在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活力開跑,體驗運動快樂。記者 黨維婷/攝

卸下白天的繁忙,沐浴涼爽的夜風,開啓一場酣暢淋漓的夜跑,正受到越來越多跑友的歡迎。爲迎接全民健身日,助力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引導羣衆科學健身,日前,“夜尚京動”北京城市副中心十公里健康夜跑在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活力開跑。“運河+體育”融合發展正在副中心全面推動。

週週有比賽 拉動夜間經濟消費

19時,一片熒光海洋中,300餘名跑友集結城市綠心活力匯,熒光裝備隨處可見,大家興奮地在出發點拍照留念,等待賽事鳴槍。19時30分,鳴槍開跑,跑友們從活力匯出發,繞跑公園內星形環路,全程約11公里。

夜經濟是現代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的體育元素是夜經濟的重要支撐和驅動之一。此次熒光跑活動旨在貫徹落實豐富市民夜間體育活動,助力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倡導戶外運動,提升身體素質,引導羣衆科學健身,因時制宜,積極響應“夜經濟”,引流量、聚人氣、促消費,帶動夜間消費市場擴容,喚醒城市夜間活力。活動由北京市體育總會、通州區人民政府主辦,市體育總會秘書處、區體育局、北京馬拉松協會、北京北投體育產業有限公司協辦。無排名之分,無速度之爭,夜跑愛好者在活動中盡情欣賞城市副中心魅力夜景,體驗運動快樂,感受派對氛圍,共度美好夜晚。

本次夜跑活動還通過發放優惠券等方式,帶動周邊商戶的夜間經濟。“到今年年底,除了會形成周周有比賽的體育氛圍外,還會結合體育賽事拉動夜間經濟消費。”區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補強晚間健身環境 家門口安心鍛鍊

晚間運動,已經成爲全民體育健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早晚時間段是羣衆戶外健身的高峰期,爲此,副中心在體育環境建設中有針對性地增加了相應的軟硬件服務保障。

21時,怡樂西路兩側的行人步道上,仍有不少人在鍛鍊。正在計時跑步的居民王先生說,他就住在附近的大方居小區,白天上班沒時間,趁着晚上涼快運動一下。和他一樣想法的人還有不少。一到晚上,躲在空調房裡的居民紛紛出來活動。公園裡、廣場上、場館裡,廣場舞、夜跑、打籃球……各種運動好不熱鬧。

市民郝爽喜歡每晚出來跑跑步,步道平坦、燈光明亮,沿途綠意盎然、空氣新鮮,跑起來十分舒暢。她說:“現在周邊適合夜跑的道路越來越多,沿途還有座椅,累了能休息,免費的健身器材還可以做拉伸和熱身,非常方便。”

22時,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裡,馮穎義正圍着5.5公里的星形環路勻速奔跑。和她一起奔跑的,還有跑團的團友們。“現在我們都是在家門口鍛鍊,大運河沿線、綠心、森林公園、西海子公園這些都是跑步鍛鍊的好去處。”馮穎義說。

區體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爲了滿足市民晚間健身的需求,相關部門在修建綠道時鋪設了平坦的塑膠墊,健身器材周邊也增設了照明燈等設施,方便羣衆健身。

前不久,區體育局還發布了十大公園跑步勝地、十大騎行路線、三大馬拉松線路,讓市民在戶外休閒中感受副中心的詩情畫意。隨着副中心體育設施的不斷完善,熱愛戶外運動的市民越來越多。截至目前,全區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49%。一批民間自發組建的體育健身公益組織也加速形成。成立於2018年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跑團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的成員主要爲副中心的建設者,以及衆多田徑愛好者,包括退役奧運冠軍、通州馬拉松女子冠軍等,目前跑團成員已有千餘人。”北京城市副中心跑團團長郭偉娜介紹,“現在副中心可以選擇的戶外運動場所有很多,我們最常去的地方有奧體公園的田徑場、綠心的星形環路、減河公園的綠道等,環境都很美。”

“運河+體育”完善提升相關配套設施

據瞭解,“十三五”期間,副中心建成園林健身步道98.06公里,全區體育設施實現100%全覆蓋,全區在冊體育運動項目經營單位達到110餘家,涉及健身、游泳、羽毛球、檯球、籃球等共計十餘項,每年接待健身羣衆45萬人次左右。

當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有序拉開,未來之城生機勃發。《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6年—2035年)》中提出,要建設步行和自行車友好的城區。優化步行環境,構建連續舒適的林蔭路步行系統,完整連續、藍綠交織的綠道網絡。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綠蔭率達到80%以上,副中心自行車道里程達到2300公里左右,建成綠道約280公里,水岸及道路林木綠化率達到80%以上。

未來,副中心將推動“運河系列”體育設施規劃建設,築牢“運河+體育”融合發展基礎,完善提升活動相關配套設施。期間,將協調區文旅局、區園林綠化局、區水務局結合相關賽事活動及全民健身需求,合理配置休閒驛站、自行車停放、手機充電、標識系統、更衣室、淋浴間、儲物櫃及防疫檢測等配套設施,同時合理規劃運河兩岸及綠心公園露營區域,規範化管理,進一步豐富百姓休閒娛樂方式。

同時,副中心還將打造“運河+體育”產業聯動體系。打通運河綠道斷點,完善運河綠道體系,在圍繞水系發佈的“跑步、騎行”十大線路基礎上,沿線設置相關文化、餐飲、消費地標等引導標識,串聯線路周邊資源,增設非遺展廳,展現通州傳統體育活動魅力,帶動實現“運河+體育”產業聯動發展。此外,推動大運河水上運動中心項目規劃建設,打造通州區水上運動永久性建築,爲承接專業水上賽事、後備人才培養及大衆親水活動開展奠定硬件基礎。(田兆玉)

(千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