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人類2大危機…不只減碳 還要搶救生物多樣性
彰化芳苑海濱泥灘地近年遭外來種海茄苳入侵,造成泥灘地生態丕變;保育人士率志工砍除海茄苳。記者黃仲裕/攝影
聯合國第十六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CBD COP16)廿一日將在南美洲哥倫比亞第三大城卡利登場,呼籲所有人採取「與自然和平共處」的行動,才能同時應對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消失的兩大危機。
大會主席暨哥倫比亞環境部長蘇珊娜.穆罕默德表示,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息息相關,且一體兩面,只專注減少碳排,而未能恢復和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將對人類造成危險,並面臨社會崩潰風險。
多元物種 地球重要資產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歷經億萬年形成的重要資產,包括糧食、醫藥、衣物、建材、化學原料等,都得自生態中多元的物種,它猶如一張精緻且複雜的網,網絡中的生物環環相扣、彼此牽動,包括人類和所有動植物,都需彼此依存才能存活。
各種國際調查報告都顯示,全球野生動物族羣大幅減少五到七成,物種快速消失,且有上百萬種動植物面臨滅絕威脅。世界經濟論壇指全球有一半GDP高度依賴自然資源,而生物多樣性減少與自然資源短缺,引發糧食缺乏等問題,將是未來十年內的重大風險。
生態退場 人類失去屏障
如今,氣候變遷、地球升溫,提高森林野火機率、造成珊瑚白化、沼澤地鹽化等衝擊,逼迫生態退場;加上人爲開發土地、搶奪野生動植物棲地,除加劇暖化、惡化生物多樣性流失,也使人類與野生動物間失去屏障,拉近距離後,病毒以猴子等野生動物爲宿主,透過蚊子或蜱蟲更輕易就傳染給人類,提高疫病風險。
生物多樣性與你我密切相關,兩年前舉行的CBD COP15爲此宣示,要在二○三○年前保護百分之卅陸地與海洋,但外來種入侵各地造成生態失衡,正在破壞這個目標;例如布袋蓮大量繁殖,造成全球漁業資源減少。
滅外來種 海茄苳做餐點
生態廚師吳秀娟、釀酒師羅己能日前率十餘名志工,到彰化縣芳苑鄉海空步道附近的紅樹林砍除海茄苳,吳秀娟先前已用它開發出麪包、湯包、巧克力、冰淇淋等十五種餐點;這次砍下的海茄苳,羅己能要用枝條和葉子釀製大衆化口味調酒,進一步創新應用。
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說,海茄苳原只在臺灣南北兩端,經海流漂來定居芳苑的潮間帶,成了這裡紅樹林的外來種,因果實多、散佈快,氣生根密密麻麻,很快就佔據地盤,造成潮間帶陸化、酸化,改變原有生態系外,連帶導致出海口的河道變窄,排洪斷面減少三分之一以上,提高洪患危機,彰化縣府近年開始移除濁水溪口的海茄苳。
吳秀娟說,人工移除海茄苳只會徒勞無功,把它變成可吃、可用的經濟性產品,消耗量就會變大,也是學習面對外來種的作法。
CBD COP16即將登場,把人們的目光從淨零一併關注生物多樣性,是這次大會的重要課題,尤其要扭轉生物多樣性頹勢,齊力促成「自然正成長(Nature Positive)」,才能實現永續發展。
臺灣雖非「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仍致力與國際接軌,政府以打造「國土生態綠網」路徑,迴應二○三○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但盤點現況,努力空間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