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從不淹水到不怕水淹 水利署長:提升「耐災」能力

水利署長賴建信(右)表示,臺灣應該逐漸培養「耐災」觀念。(圖/雲端前線

記者張暐珩/臺北報導

連日豪雨侵襲北臺灣,尤其是基隆災情慘重,民衆抱怨政府事前準備與事後救災表現都不及格。對此,水利署長賴建信7日在「雲端最前線」節目中就特別提到「耐災」觀念。他曾表示,治水是古老行業,但面對氣候變遷必須有新思維,從不能淹水到不怕水淹,2.0版防災計劃就是一個多面向的、具有實際行動的作爲。

賴建信日前曾表示,水利署邁入七十年,從事這項古老行業仍要面對全新問題,氣候變遷、土地開發,如何建構水資源智慧安全管理系統,是全新的挑戰。包括今年水論壇拋開過去只談學理,討論的是實際處理情況當中提出的兩年的行動方案前瞻計劃中的水環境建設,就是答案

賴建信提到,過去大家認爲荷蘭治水成效不錯,但臺灣不見得比其他國家更糟糕,不是永遠都矮人一截新加坡即使年年清淤砸錢治水,仍會淹水。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系訪問學者廖桂賢曾說,水不一定得成災,不應該將淹水視爲水患,這當中傳遞的「耐災」新觀念,賴也相當認同。

面對此次瞬間降雨量暴增,導致多個縣市的排水系統無法負荷而淹水,賴建信認爲,災後永遠都有改進、檢討空間,但很多時候事前的防災工作最重要。臺南市政府去年把全市水溝蓋都打開,還用自拍棒去看清淤狀況,有時候不是設計標準關係,而是預防作業的問題。

賴建信強調,瞬間降雨過大、內水排泄不及,因應氣候變遷,不能保障不淹水;但政府目前能做的,就是保證淹水面積更小,排水速度更快。不過解套方法,也未必是把水溝不斷挖大、堤防不斷加高,而是用新思維,包括可否在全臺每個公園都弄滯洪池?儘速修正相關立法,這些纔是亟欲思考、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