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青年赴臺灣農場實習收穫多 返鄉分享讚值得

嘉義大學。圖/取自嘉大官網

印尼農業部自2019年開始,每年都會派近百名青年赴臺灣各地農漁牧場實習,今年25歲的華人翁蓉裡是其中一人,她去年在苗栗有機農場實習一年,收穫滿滿,不僅增加農業知識、擴展視野,也對臺灣留下好印象,大讚非常值得。

畢業於嘉義大學食品科學系的印尼華人翁蓉裡(Novita Andiani),去年在佔地約11公頃的苗栗城南有機農場實習,透過農場生活了解種苗培育、採菜及蟲害防治等知識。翁蓉裡向中央社表示,實習帶給她許多寶貴回憶和經驗,並希望能將在臺灣所學的相關技術帶回印尼。

翁蓉裡與另外2名印尼青年一起在有機農場實習,雖然身處鄉下,生活不太方便,工作也相當辛苦,但因老闆和同事都十分友善且熱心,讓身在異鄉的他們,感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生活也不至於枯燥無聊。

翁蓉裡對中央社說:「我覺得在臺灣實習的這一年很好玩,平常跟阿姨、叔叔聊天,不覺得無聊。」並表示雖然在臺灣採菜和種苗的方式和印尼差不多,但在防治害蟲上,臺灣很專業且運用高科技,讓大家學到很多。

過去一年,翁蓉裡每天與同事從早到晚種苗採菜,中午約有2至3個小時休息時間,相當充實,也體驗簡單純樸的小鎮生活,帶給她許多寶貴的經驗和知識。

翁蓉裡舉例,由於臺灣的有機藥成分和肥料與印尼不同,使得印尼蔬菜普遍比臺灣蔬菜還小,也不如臺灣的漂亮。臺灣在照顧蔬果上非常細心,注重觀察和細節,像是在防治害蟲上,有時她覺得夠好了,「但老闆認爲需要換肥料和有機藥以加強防治,好還可以更好」。

翁蓉裡能說一口流利中文,但另外2名印尼青年只會印尼語,因此當遇上溝通有障礙時,她就會扮演翻譯角色協助;有時臺灣同事也會與印尼青年直接比手畫腳溝通,甚至主動教中文,爲農場實習生活增添不少趣味。

此外,翁蓉裡透露,剛開始工作時,因需要長時間維持蹲跪姿勢,容易腰痠背痛,但大約2周後就習慣了。而原本不熟悉中文的2名印尼青年,經一年實習後也學會基礎的中文對話。

翁蓉裡去年在玉山論壇上,被挑選爲最能代表「新南向政策」7年成果的個案故事,她也透過影片和與會人士分享她在臺灣實習的收穫。

日前,翁蓉裡受印尼農業部邀請,赴南加裡曼丹省的班賈爾巴魯(Banjarbaru)與未來將到臺灣實習的青年,分享她在臺灣的實習經驗,並教導基礎中文。

翁蓉裡於經驗分享時向學子們表示,到臺灣前,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爲臺灣文化與印尼截然不同,必然會遇到許多挑戰與困難,若心理素質不夠強大,會很容易放棄。不過她也強調,在臺灣實習的生活很充實,會學到很多農業知識,非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