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被反向收割,莫迪吃啞巴虧?印度指責國產品牌拿走7000億盧比

好消息!vivo10年裡從印度掙走了足足7083億。壞消息,這7000億不是人民幣而是印度盧比。

西方發展靠對外掠奪,中國發展靠自力更生,印度走出了自己的一條新路,靠搶劫外資。vivo的銷量剛剛超越小米和三星,馬上就印度政府被盯上了。

小米被印度凍結50億後國產手機商人人自危。誰網上說vivo悶聲幹大事,10年轉出了7000億盧比,相當於約588億人民幣。

vivo能跑出印度,就相當於從緬甸詐騙園區成功逃跑。網友說vivo這次是攜款出逃,帶着海外務工的工資回中國老家過年。

然而詳細瞭解其中的情況之後,我發現事實並沒有如此樂觀,反而恰恰相反。印度的新聞傳回國內後,被網絡消息扭曲了內容。

vivo這500多億,並沒有多少回到中國。而且vivo也並沒有打算撤出印度市場,恐怕還將進一步被印度爲難。

“割韭菜”的陰影:外資企業的“印度焦慮”

這則新聞發佈於10月8日,發佈者是印度新德里的《新聞守衛》報,新聞內容說自從2014年開始,中國vivo公司通過23家印度分公司,轉出了7083.7億盧比的資金。

這些錢分別被轉進了註冊地在香港,薩摩亞,英屬維爾京羣島等地的公司。但是這些公司都是中國vivo公司自己註冊的。

印度新聞裡的所有信息並不能確認真假,全部都是印度單方面對vivo指控,這樁指控對於vivo來說,幾乎就是一個災難預告。

因爲印度政府這是在全力證明vivo違法,如果我們違法,那麼他們就有了罰款甚至是沒收的理由。

如今對待vivo的這一套流程,其實和當年對待小米手機公司一模一樣。有了這個指控,印度就能以調查資金爲理由,直接凍結你的所有財產。

參考小米公開的財務報表,手機公司轉出去的資金之中,不一定就全是在印度的盈利,包括了購買高通芯片的錢,採購原料,支付專利使用費的錢,這都是正常交易。

而印度的vivo分公司,不僅要支付生產成本,也要向國內總公司上繳一定的收入。10年裡,銷量第一的小米賬上也就幾十個億。

而銷量遠在小米和三星之下的vivo能否產生500多億人民幣的流水,還值得質疑,有可能是印度政府爲了多收罰款誇大的數字。

爲了扶持本土企業,印度政府一直試圖通過各種手段,將外資企業的成功果實“收入囊中”。顯然,這次Vivo成了印度政府的目標。

而在此之前印度已經在vivo身上施展了不少的手段,抓捕vivo的高管,凍結所有銀行賬戶和46億盧比的資金。

vivo所有119個銀行的資產加起來只有46億盧比,印度政府7000億盧比的數字是哪裡來的,真的值得懷疑。

早在今年6月23日,在印度政府要求vivo把印度分公司一半的股份給印度塔塔集團。但是這樁收購案被美國的蘋果公司出手阻撓。

蘋果公司害怕塔塔公司過度做大,反過來侵蝕和威脅蘋果。蘋果不允許任何人壟斷自己的下游生產線。最後塔塔對vivo的收購失敗。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印度政府的目的很明確:想用很低的成本,把Vivo在印度的市場、技術和品牌等重要資產全部拿過來。

印度市場一度被外企視爲“黃金國”,但現在卻成了充滿陷阱的“雷區”。印度既想吸引外資來促進經濟發展,又擔心外資企業在當地變得太強大,擠佔本土企業的生存空間。

印度希望藉助中國的發展機遇,實現自身經濟騰飛,又擔心被中國超越,失去地區影響力。這種矛盾的心理,導致印度政府在處理與中國企業的關係時,往往缺乏應有的信任和尊重。

在他們眼中,中國企業更像是“待宰的羔羊”,而不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如果印度政府不正視問題,重新贏得信任,未來可能會有更多中國企業選擇離開,因爲這裡充滿了不確定性。

然而,印度政府似乎忽視了一個關鍵問題:經濟的成功,離不開對外開放和對市場經濟的尊重。

近年來,印度政府爲了保護本土企業,對外資企業採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甚至不惜動用行政手段干預市場競爭,這嚴重損害了外資企業在印度投資的信心。

Vivo事件,就是這種“保護主義”傾向的必然結果。Vivo事件的發生,無疑加劇了這種互不信任的氛圍。

如果印度政府不能正視問題,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看待中國企業,那麼,類似的事件未來可能會再次發生,最終損害的,將是兩國共同的利益。

中印兩國應該是朋友,不是對手。只有堅持“和平共處、互利共贏”的原則,才能推動兩國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爲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繁榮做出更大的貢獻。

Vivo的經歷也給其他在印度投資的中國企業敲響了警鐘。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印度市場,中國企業如何才能“活下去”,並“活得好”?

要保持頭腦清晰,瞭解印度市場的複雜性和潛在風險。印度並非遍地黃金,中國企業在進入印度市場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制定合理的投資策略,避免盲目樂觀。

在面對不公正待遇和歧視性政策時,中國企業要勇敢地說“不”,積極尋求法律援助,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面對充滿挑戰的印度市場,中國企業要保持冷靜,審慎決策,在“變局”中尋求“破局”。

希望印度政府能以更開放和包容的態度,歡迎中國企業在印度的經濟建設中發揮作用,一起努力創造中印經貿合作的美好未來。

這不僅影響到中國企業的利益,也關係到中印兩國關係的未來,還關乎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