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地:瘂弦一首詩 告訴你整個時代
知名詩人瘂弦11日上午在溫哥華辭世,他1965年後不再寫詩,但光靠一本《瘂弦詩集》,詩名就傳頌至今。圖/本報資料照片
詩人瘂弦從一九六五年後不再寫詩,但光靠一本「瘂弦詩集」就立下不朽詩名,近九十首詩作中,又以「如歌的行板」、「深淵」、「我是一勺靜美的小花朵」、「鹽」等最膾炙人口。瘂弦在「瘂弦回憶錄」中自言,很多創作都圍繞母親和故鄉兩個主題,也透露「深淵」在戒嚴時期是利用審檢機關看不懂而「矇混過關」。
資深出版人隱地表示,瘂弦這種一本詩集定江山的功力在臺灣可說絕無僅有,魅力在於他非常會用詩說故事,文字簡單不復雜,讓任何人看了都能有自己的解釋,但又無法完全瞭解,更覺神秘迷人。
「瘂弦可以用一首詩,就告訴你整個時代。」隱地說,像「鹽」靠短短數行,就寫出那個想吃飯都不得、遑論鹽的苦難年代。他認爲,瘂弦這種功力和念政工幹校影劇科出來也有關。
在瘂弦任職聯合報副刊主任時擔任編輯的作家蘇偉貞則說,瘂弦詩風看似很甜,整個人待人也很甜,但她覺得,由於瘂弦青少年時期就離家成爲流亡學生的背景,其實一直跟人有種距離。那是種因爲從小就得靠自己養出的尊嚴,在動盪人生的歷練中學會如何保持安全感。
她說,比如瘂弦在報社每收到一封信,都會複印三份以上留底;任何時候都挺直腰桿,時時刻刻姿態都挺拔得像要登臺演出,待人也都很有節奏感,招呼、握手、笑語都很有章法。
臺大外文系名譽教授張漢良則認爲,對比張默和洛夫,瘂弦的詩作更有鄉土的韻律,也是三人之中最能言善道的,實屬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