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提升城市發展韌性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張文
日前,記者從銀川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瞭解到,今年銀川市將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範市建設爲抓手,按照“源頭優先、洪澇統籌、雨污同治、量質兼顧”的治理策略,全域謀劃、系統施策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持續提升城市發展韌性。
近年來,銀川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系統推進城市防洪排澇治理、黑臭水體治理、水系周邊環境治理,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積極打造“安全韌性、綠色生態、人水和諧、幸福宜居、智慧人文”的海綿城市。
“我們在新建道路、小微公園、學校以及公共區域大力推行海綿城市設計理念,通過‘滲、滯、蓄、淨、用、排’,統籌協調城市水資源、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銀川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爲了將綠色生態與城市功能有機結合,銀川市從全生命週期、全系統角度尋求新的提升方向,因地制宜,將海綿城市理念全方位融入到城市建設中,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作爲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工程,銀川市第四十二中學和閱海第五小學總佔地面積近127畝,校園人行道和廣場儘量採用透水鋪裝設計。每逢下雨,地面不僅可以滲透吸納雨水,還可以對雨水起到淨化作用。位於金鳳區的寶湖灣小區則通過道路兩側的水渠收集雨水,儲存起來用於整個小區的綠化,將有限的自然降水進行合理利用。
海綿城市在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基本要求的同時,通過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生態植草溝、生態景觀水體等“小海綿”的建設,實現對水資源的精打細算和高效利用。隨着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的普及,在銀川,越來越多的海綿建築、海綿道路、海綿綠地等基礎設施已走進百姓生活。
截至2023年12月,銀川市海綿城市建設達標面積60平方公里,佔建成區面積31%,內澇積水區段消除比例達到93%,城市防洪標準、天然水域面積比例、可透水面積比例、污水集中收集率、污水處理廠進水BOD濃度等多項指標均已達到考覈要求。按照目標要求,到2024年示範期末,40%以上的建成區面積要達到30年一遇的內澇防治標準,內澇積水區段消除比例要達到100%。
爲此,銀川市將重點開展兩個示範片區建設。金鳳區中北部示範片區面積爲53.46平方公里,涉及2條主幹道、10所中小學、6個住宅小區。西夏區南部示範片區面積爲28.5平方公里,涉及2個廠區、2個老舊小區、2條道路及1個溼地公園。通過兩個示範片區的建設,“連點成片”強化海綿城市建設的系統性,逐步搭建起雨水下滲、蓄滯、淨化、回用、排放的“海綿系統”,充分發揮集中連片海綿效應,形成內外“雙循環”,高效控制雨水徑流污染,提高排水防澇能力,推動生態治理。
此外,今年銀川市還將加快推進海綿城市智慧監管平臺的建設,主要包括應用系統、支撐平臺和數據資源中心三大部分,爲海綿城市規劃、建設、運營、管理提供全過程信息化支持。通過各類數據的有機整合、數據共享和深度應用,爲海綿城市監督管理、智慧決策、一體化調度、信息公開提供數據服務和信息支撐。
簽發:徐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