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企業上市近乎“交白卷”,又一企業IPO終止審覈,分紅比例較高又觸及新規“紅線”
財聯社9月8日(記者 趙昕睿)繼科創板IPO風和醫療終止審覈後,又一家醫療器械IPO被終止。
9月4日,科創板IPO百多安因與保薦人國金證券一同遞交撤回上市申請材料,最終被上交所終止審覈。據交易所顯示,百多安上市申請從2022年10月19日開始被受理,期間經過4輪問詢。除主動撤回被終止審覈外,企業本身或存在不符合新規及分紅佔比較高等問題。
據Wind數據統計,2024年以來,共計32家醫藥企業被交易所受理,其中11家IPO爲醫療器械,但僅1家IPO成功獲得證監會註冊,爲上證主板IPO健爾康。藥企IPO觀瀾統計顯示,從2021年到2024年年中,醫藥IPO發行數量分別爲62家、49家、21家和2家,呈逐年下滑的趨勢。在監管嚴把IPO入口關下,未來醫藥IPO或加劇上市難度。
主要產品PICC銷售收入及銷售量下滑
據悉,百多安是一家將醫用材料改性技術應用於植介入醫療器械的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及持續創新以醫用材料改性、精密加工及血管通路數字診療等爲核心的技術平臺,並形成涵蓋了血管通路、神經外科、其他材料改性等領域的多系列產品線。
招股書顯示,百多安擬募集資金爲7.60億元,分別用於醫用導管產業化升級、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營銷服務網絡及信息化建設項目項目及補充運營資金項目,其中2億元用於補充運營資金,佔募資總額的26.32%。
營收方面,在2019年至2022年1月-6月間,公司分別達到1.77億元、2.37億元、2.10億元、1億元;淨利潤分別達到3131.72萬元、4155.51萬元、4289.73萬元、1845.78萬元。主營收入按產品類別劃分的話,公司現有主要產品包括經外週中心靜脈導管(PICC)、顱腦外引流系統、外科引流系統及其他材料改性的醫用耗材等4大產品,其中PICC產品在報告期內佔比最高,分別爲39.60%、42.63%、43.43%和46.69%。
從4輪問詢回覆來看,有關主要產品PICC、現金分紅等事項爲監管主要聚焦的問題。報告期內,公司現有主要產品包括經外週中心靜脈導管(PICC)、顱腦外引流系統、外科引流系統及其他材料改性的醫用耗材等4類產品,其中PICC產品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較高,分別爲39.60%、42.63%、43.43%和、46.69%。此外,因發行人是國內第一家取得國產 PICC 註冊證的企業,打破了進口產品在國內 PICC 市場的壟斷,被公司認爲是核心競爭力產品。
根據問詢函,在發行人更新2023年年報後,PICC 產品作爲公司的主要產品之一,報告期內實現的銷售收入分別爲9043.91萬元、9573.41萬元和8,605.87萬元,銷量分別爲13.56萬套、 15.27萬套和14.73萬套,銷售收入及銷售量存在下滑的情形。公司表示,受住院人數及手術量下滑的影響,PICC 和顱腦外引流系統收入增速放緩,外科引流產品及其他醫用耗材的收入出現下滑。因此,監管對PICC 產品是否存在因臨牀需求不足導致收入增長不可持續的風險、存在市場空間較小、未來收入增長乏力等風險皆提出疑問。
因分紅佔比當期淨利潤比例較高被問詢
除主要產品PICC銷售收入及銷售量下滑外,有關分紅問題也多次被監管問及。招股書顯示,發行人在報告期內共計分紅9570.48萬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在此期間共計爲13422.74萬元,僅2020年未分紅。監管對此也發出質疑,認爲發行人於2019年度、2021年度、2022年1-6月分別現金分紅3000萬元、4539萬元、2031.48萬元,佔當期淨利潤比例較高。而發行人答覆是按照《章程》規定進行了現金分紅,具有必要性,且分紅資金流向明確,不存在異常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有關分紅事項與監管另一問詢問題有所關聯。爲避免發行人與瑞安泰產生同業競爭、關聯交易以及其他侵害發行人利益的情況出現,監管在問詢函中還要求公司作針對性補充披露。而在分紅資金用途一欄中,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取得的分紅款在2021年及2022年分別向企業瑞安泰借款3次,共計2651萬元,公司在與瑞安泰報告期內的關聯交易卻沒有披露此事。
圍繞加強IPO分紅企業監管,今年4月,上交所有關負責人指出,“對於報告期三年累計分紅金額佔同期淨利潤比例超過80%的,或者報告期三年累計分紅金額佔同期淨利潤比例超過50%且累計分紅金額超過3億元,同時募集資金中補流和還貸合計比例高於20%的,將不允許其發行上市。” 由此可見,監管進一步規範上市前突擊“清倉式”分紅行爲,嚴把上市關口。
此外,今年4月,證監會發布《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修訂版,對科創板擬上市企業進一步提高要求。但根據修訂後的規定,百多安或存在不符合其中規定的情形。從營收方面來看,2019年到2021年間,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爲1.77億元、2.37億元、2.10億元,最近三年的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未達到25%,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金額也並未達到3億元,不符合“最近三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達到25%,或者最近一年營業收入金額達到3億元”的相關規定。
醫藥科創板IPO“破零”
醫療器械IPO被終止審覈的同時,科創板還迎來醫藥企業“破零”的紀錄。根據公開信息,國資背景的益諾思於9月3日成功上市,成爲央企CRO企業(合同研究組織,又稱醫藥研發外包)上市第一股,保薦機構爲海通證券。
據悉,益諾思是一家成立於2010年,由上海醫工院、張江集團、浦東科投以及翱鵬有限共同出資設立,主營業務爲生物醫藥非臨牀研究服務爲主的綜合研發服務企業。招股書顯示,益諾思此次募集資金總額約16.02億元,募集資金用途最大的一項爲益諾思總部及創新轉化中心項目。項目建成後,或有助於益諾思拓展新的應用領域,搭建新的技術平臺,進而擴大對新藥研發在臨牀與轉化端的業務範圍。
益諾思表示,將始終秉承“科學引領、質量唯先,誠信敬業、合作共贏”的企業價值觀,積極履行企業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經濟責任,爲保障人民健康和社會穩定發揮重要作用。此次科創板上市,公司將努力推動科研成果應用和帶動產業發展,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綜合性CRO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