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型舉國體制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原標題:以新型舉國體制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學思踐悟】
作者:李石勇(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研究員、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過去我們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這一法寶,今天我們推進科技創新跨越也要依靠這一法寶。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圍繞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推進科技自立自強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2022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進一步明確,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要把政府、市場、社會有機結合起來,科學統籌、集中力量、優化機制、協同攻關。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作出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的新部署新要求,爲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促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新方向新動能。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新型舉國體制是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通過政府、市場、社會協同發力,推動稀缺性創新人才、資源向重大項目攻關任務精準配置的制度安排與組織方式,是我們攻克全球科技前沿問題、引領世界科技發展方向的關鍵法寶。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新徵程上,應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匯聚各方合力、積蓄創新動能,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斷邁出新步伐。
堅持和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全面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我國科技創新的正確方向,不斷健全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體制,爲科技創新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障。黨的二十大後,爲加強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統籌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科技體制改革,研究審議國家科技發展重大戰略、重大規劃、重大政策,統籌解決科技領域戰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問題,研究確定國家戰略科技任務和重大科研項目等。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科技創新全過程,充分發揮國家作爲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確保創新資源的有效統籌和合理佈局。
加強頂層設計,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當前,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本質上是科技創新能力的競爭。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時代,要在激烈的科技創新競爭環境中獲得優勢地位,必須將打造世界科技強國作爲重要任務,實現從國際前沿技術競爭中的“跟跑者”向“並跑者”“領跑者”轉變。新型舉國體制不僅在宏觀層面勾勒了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戰略願景,更在微觀層面確立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創新協同組織形式,爲提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正確的方法路徑。要在頂層設計中圍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行方向設計與組織構建,圍繞科技創新的自主性、主動性和突破性,完善制度支撐體系。推動各領域體制機制革新,破除舊有體制機制弊端,優化政策工具,打好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政策組合拳,提升科技創新產出效能。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牢記初心使命、胸懷“國之大者”,提高政治站位,弘揚科學家精神,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完善法治體系,促進科技創新規範化運行,加強科技安全、科研誠信、科技倫理等方面的科技治理。
完善協同網絡,構建協同攻關的組織運行機制,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創新資源。推進新型舉國體制,構建科技創新資源整合體系,能夠優化創新要素配置機制,從而充分利用資源,精準配置科技創新人才、資源等要素,形成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與科技自立自強的比較優勢。同時,構建科技創新資源整合體系能夠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進創新要素的市場化流動,提升資源要素的配置效率。因此,應明確政府、市場、社會在新型舉國體制中的職能定位,構建多元互嵌、靈活高效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協同網絡,有效發揮政府作用,充分釋放市場潛力,在全社會營造科技創新濃厚氛圍。建立健全科技領軍人才自主培養機制,提升高水平科技人才培養質量,打造具有戰略支撐力的科學家團隊,擺脫技術攻關的外部依賴,切實增強內生動能。暢通關鍵技術攻關項目的長效運行機制,統籌協調各類創新主體、科技人才、資源配置,通過多元靈活的組織方式,聚合國家科技創新的關鍵人才、優勢資源,形成“1加1大於2”的創新績效。依託項目運行的監督、審查、跟蹤與激勵舉措,強化關鍵技術攻關項目運行的長期性、持續性與開拓性。
重點研發具有先發優勢的關鍵技術和引領未來發展的基礎前沿技術。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必須自己不斷求索攀登、不斷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突破。應針對我國高端芯片製造、空天科技等“卡脖子”技術難題和重大戰略需求,明確“從0到1”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中心任務,並落實爲國家級戰略規劃,有效釐清科技自立自強的階段性、持續性和系統性目標的技術清單;對大國重器、高精尖技術實施長期支持和研發資源傾斜政策;構建跨域資源調度網絡,促進創新要素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從面到體充分涌動,形成要素耦合協調、共生循環的創新生態系統。
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協同共進。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既堅持面向經濟主戰場和國家重大需求,又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人類共性難題。要在自主創新中擴大開放、兼容幷蓄,在開放創新中提升自己、實現更高層次的自主創新。積極構建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一體化發展模式,聚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主體,構建科技創新知識鏈、價值鏈、產業鏈,擴大技術市場的“吞吐量”,做大科技創新“大蛋糕”,全面提升高水平科技創新效能,確保科技創新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助力國家安全、滿足經濟高質量發展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作用得以真正實現。在全世界範圍內吸引優秀科研人才,加強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同國際科技界一起推動人類科技進步,實現互利共贏。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29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