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務實之舉打造“福氣之城”

□蘇報記者 胡毓菁

昨天,姑蘇區召開全區社會工作會議暨2024年度社區“互比互學”總結匯報會。會議總結回顧2024年姑蘇區社會工作的豐碩成果,通報全區十佳社區“互比互學”案例、優秀社區工作者和最佳“社區合夥人”等一批優秀典型,系統部署今年姑蘇區社會工作的重要任務,進一步明確姑蘇區社會工作發展方向。

新使命、新擔當。自2024年機構改革開啓社會工作新篇章以來,姑蘇區堅持將推進基層社會治理作爲打造高品質蘇式生活的基礎性工程,以社情民意聯繫機制爲抓手,緊貼居民需求,以一系列務實舉措打造更富活力、更具溫度的“福氣之城”。“作爲中組部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基層聯繫點、中社部行業協會商會工作聯繫點,姑蘇區通過打造一項項基層治理工作的‘金字招牌’,不斷推進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奮力繪就社會治理的新畫卷。”姑蘇區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這樣說。

深化“社情民意聯繫”機制

解決“急難愁盼”問題2萬多件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里”,“社情民意聯繫日”活動是姑蘇區密切聯繫服務羣衆的生動實踐。自2021年9月起,每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姑蘇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雷打不動”帶着全體黨員幹部下沉全區169個社區,“面對面”聽民意、解民憂,讓數以萬計的百姓“煩心事”迎刃而解。今年初,姑蘇區社情民意微實事項目連續第3年獲評“蘇州十大民心工程”。

梅林新苑小區建成20多年,居住以老年人居多。因受資金等問題困擾,小區路面年久失修,晴天揚塵漫天,雨天坑窪積水,成了居民們出行時遇到的“煩心事”。2024年底,蘇州市開展安置房小區整治提升工程,梅巷社區順勢而爲,通過“社情民意聯繫日”和社工包乾走訪廣泛收集居民的意見、建議和訴求,積極向上反饋並籌措資金。當年12月,小區約 2000平方米的坑窪路面完成了修復,路面厚度也從原有的3釐米翻新至5釐米,全方位提升了居民出行的安全性與舒適度。“小區路面平整了,我們遛彎散步更安全更方便了,感謝政府爲老百姓解決了難題。”近日,在姑蘇區“社情民意聯繫日”活動上,70歲的居民王阿姨難掩內心激動,向社區表示感謝。

這是姑蘇區“社情民意聯繫日”活動爲羣衆辦實事的一個生動縮影。“依託‘社情民意聯繫日’這一活動平臺,解決好居民身邊的‘關鍵小事’,架起與羣衆的‘連心橋’。”姑蘇區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姑蘇區已開展42期“社情民意聯繫日”活動。全區黨員幹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累計赴社區28585人次,接待居民羣衆24134位,收集問題訴求7560件,聽取意見建議15910件,累計解決或答覆22649件,切切實實爲居民羣衆解決了一大批急事難事煩心事。

今年,姑蘇區將持續深化社情民意聯繫工作機制,堅持每天都是“社情民意聯繫日”,通過社工大走訪、“幸福家園微網羣”等方式,全面收集羣衆的意見建議、問題訴求,不斷推進羣衆訴求的解決,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千方百計爲羣衆排憂解難,持續把“社情民意聯繫日”打造成爲姑蘇區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社會治理品牌。

推動“互比互學”評比交流

676個案例激發共治共享新活力

社區處於服務羣衆、改善民生第一線,一頭連着黨和政府,一頭連着千家萬戶。社區工作做得怎麼樣,直接體現在服務羣衆的成果中。爲了進一步激發基層社區治理和服務效能,2024年,姑蘇區委社會工作部在全區169個社區開展“互比互學”活動,推動社區開展微更新、微改造、微提升,並結合“一週一亮曬、一月一評比、一季一交流、一年一彙報”四個關鍵節點,累計亮曬工作案例676個,切切實實把社區的工作成效亮出來。在每季度召開的彙報交流會上,30位優秀的社區黨組織書記走上講臺,講述工作案例,分享工作經驗,以可觀可感的工作數據、一系列現場照片,展示了社區治理的工作成果。

走進干將西路欣嘉園小區,特色綠植景觀小品、充滿趣味的文化牆繪、嶄新的兒童遊樂設施等隨處可見。很難想象這原本是一個管理混亂、雜草叢生、缺乏公共設施的老小區。去年開始,三元一村社區在該小區開展“‘澆’個‘盆’友”共享花園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社區積極發動居民參與,聯繫轄區幼兒園、學校志願者共同參與設計方案、認領綠植項目、開展牆面裝飾。在大家的齊心努力下,小區的面貌煥然一新。“居民們爲共享花園的建設集思廣益、添磚加瓦,小區建設好了,居民的凝聚力也更強了。”三元一村社區黨委書記繆婷雯有感而發。

各方力量動起來,羣衆滿意度自然升起來。“通過‘互比互學’的形式,激發社區比治理水平、學成功經驗,進一步營造奮勇爭先的良好氛圍,在取長補短、互學互鑑中推動社區治理服務不斷取得新突破。”姑蘇區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姑蘇區還將持續加強基層減負增能,推進社區工作者騰出更多的時間、精力落實常態化走訪工作,加強與居民的密切聯繫,推動社區從“忙事務”到“抓服務”的轉變,積極構建社區黨組織領導下多元社會力量參與治理的工作格局,推動“福氣姑蘇”的美好願景變爲更多幸福實景。

開展“換位跑一次”行動

30項舉措關心關愛新就業羣體

近年來,各類新業態模式蓬勃興起,新就業羣體規模持續擴大,已成爲社會發展重要力量。據統計,姑蘇區約有1.5萬名新就業羣體人員。爲給新業態新就業羣體提供多維度、全方位、高質量的服務保障,去年以來,姑蘇區委社會工作部牽頭開展了新就業崗位一線體驗調研活動,共收集問題300餘條,梳理了包括工作便利、職業保障、城市融入、作用發揮、技能提升等方面的共性需求30餘條。針對這些需求,姑蘇區提出了4類12條對策建議,包括提升服務保障、加強就業幫扶、強化權益維護等,制定務實舉措,逐一破解問題,不斷提升新就業羣體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十全街是姑蘇古城的網紅街區,也是快遞外賣員和網約車司機比較集中的區域。在日常工作中,這些新就業羣體人員普遍會遇到熱飯難、休息難、停車難等實際問題。瞭解這一情況後,姑蘇區雙塔街道深入挖掘十全街沿線愛心商戶、公益組織等資源,打造了三言小驛、全新全驛等7處暖心服務點位。此外,街道還精心設計了“十全十美”服務圈地圖,詳細覆蓋服務站、社區黨羣服務中心、小哥食堂、港灣式非機動車停放處等關鍵點位,讓奔波在十全街上的快遞員、外賣員能夠準確獲取所需的服務資源。

爲加強對新就業羣體的關心關愛,去年以來,姑蘇區深入挖掘社區、商圈、園區、樓宇、加油站、停車場、充電站、銀行網點等社會資源,共建成了友好社區、友好停車場等共計53個友好場景、296個暖“新”服務點位,並出臺了關心關愛新就業羣體的30項舉措。據瞭解,2025年,姑蘇區已將新就業羣體暖心服務驛站建設納入區級實事項目,預計今年將新建95個新就業羣體友好場景,更好地爲新就業羣體提供暖心、貼心的服務。

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面廣量大,關愛凝聚羣衆是社會工作的重要任務課題。爲了進一步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今年春節前,姑蘇區率先貫徹落實全市“換位跑一次”行動部署,全區49家機關部門、街道等“一把手”下沉至區行政服務中心、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社區居民接待點、“12345平臺”等75個線下、線上辦事服務場所,體驗辦事全過程,進一步瞭解社情民意,收集訴求問題,履行崗位職責,更加全面直觀感受企業、羣衆需求。接下來,姑蘇區將常態化開展“換位跑一次”活動,認真聽取羣衆意見訴求,研究推動工作機制優化,不斷促進惠民惠企政策落實落細、便民服務暖心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