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以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專家視點】
作者:陳應武、李恆全(分別系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國家治理現代化地方實踐智庫研究員,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傳媒與輿情研究所副所長、國家治理現代化地方實踐智庫研究員)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構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完善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政策體系”。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迅猛,數字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數字技術已經融合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新發展階段,需大力發展數字技術,加快實現相關領域的突破,以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着力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一是推動“數字經濟+工業”深度融合。加快人形機器人、先進裝備、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終端等產品高端化發展,深化智能工廠、人機協同、產業大腦、數字孿生等應用,加快部署和發展工業互聯網應用,推動工業向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融合升級,打造數字工業,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升級。二是推動“數字經濟+農業”深度融合。構建集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推動數字技術在農業生產管理、產品追溯和市場銷售中的應用,推進智慧農業發展,實現現代農業生產實時監控、精準管理、遠程控制和智能決策。三是推動“數字經濟+服務業”深度融合。創新數字經濟與服務業融合應用場景,不斷深化融合的深度和廣度,健全商品交易、物流、信息諮詢、旅遊等領域平臺經濟,積極發展數字金融、智慧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共享型服務業,持續壯大智慧旅遊、智慧健康、智慧醫療、智慧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推動共享經濟產品服務體系創新、平臺創新和協同方式創新。
着力佈局未來產業。超前規劃和促進未來產業發展,需多方面着手系統推進。一是打造未來產業標誌產品。加速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探索以區塊鏈爲核心技術、以數據爲關鍵要素,構建下一代互聯網創新應用和數字化生態。突破高級別智能網聯汽車等具有爆發潛能的超級終端,構築產業競爭新優勢。做優信息服務產品,發展下一代操作系統,構築安全可靠的數字底座。二是豐富未來產業應用場景。聚焦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區塊鏈、元宇宙等數字核心產業,加強面向多元化應用場景的技術融合和產品創新,豐富數字技術應用場景,使數字技術深度融入千行百業,以場景創新帶動製造業轉型升級。打造跨界融合場景,依託重大活動,實現前沿技術和產品的跨領域、綜合性試點應用,打造示範標杆。三是優化未來產業發展環境。持續深化改革,加強統籌協調,形成部際協同、央地協作的工作格局。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結合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等,創建未來產業先導區,推動產業特色化集聚發展。加大金融支持,完善財稅政策,加快推動未來產業發展。
着力突破關鍵性數字技術。推動數字技術取得關鍵性突破,需要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一是系統梳理和研究符合我國國情和安全的數字技術路線,適度超前部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數字經濟技術發展底層邏輯優勢,加快構建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雲網融合的算力網絡,加快推動數字核心技術在工業領域應用。二是推動建立數字技術協同研發機制,加大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力度,加快突破人工智能、區塊鏈、集成電路、雲計算、數據安全等核心技術,加快新一代技術的迭代更新。推進創新資源共享,支持具有自主核心技術的開源社區、開源平臺、開源項目發展,促進創新模式開放化演進。三是切實維護數據安全,加強對數據全生命週期安全的維護和保障,以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個人隱私安全爲底線,合理把握數據應用開放的界限,促進數據資源的流動和利用,更好實現數據要素價值。
《光明日報》(2024年11月19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