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這一炸,突破全世界的底線,中國面臨的威脅,比黎巴嫩更大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言
近日,黎巴嫩一系列爆炸事故引發熱議,以方雖未承認是其所爲,但外界廣泛猜測它是“突破底線”爆炸事件幕後主導者。
局面已經來到被引爆的邊緣,這是怎麼回事?
爲何說中方當下面臨的威脅,或許比黎巴嫩更大?
一 、供應鏈攻擊,打開潘多拉魔盒
前兩天,以方對黎巴嫩方面近300個目標實施了猛烈空襲。
由於此前的大規模通信設備爆炸案導致真主黨武裝指揮鏈條失靈,黎方在本輪對抗中陷入不利局面。
不少人猜測此前的爆炸就是爲了本輪大規模空襲打開局面。
“現代特洛伊木馬”打擊效果極佳。
不過罔顧平民生命安全,在尋呼機和對講機這類通信設備電池中安裝高性能炸藥的行爲,還是突破了人們的想象和底線。
“供應鏈攻擊”在接下來可能成爲各方爭相使用的一種手段。
在商品的生產和流通環節對其“做手腳”,以達到攻擊目的,並不簡單。
以本輪爆炸案爲例,有媒體報道稱以方“至少準備了15年”,這才能造成如此大的殺傷,並且在事後讓各方“抓不住把柄”。
當然,以方都能做到的事情,對於美西方發達國家來說也稱不上多困難,美國中情局早就考慮通過常用民用設備實施大規模破壞行動了。
只不過因爲“對無辜者風險太大”,所以遲遲沒實施,沒想到以方竟然先行一步。
有此次事件開頭,接下來各方可能都會嘗試將網絡攻擊轉化爲實體破壞。
現代智能家居設備基本上都會通過互聯網連入雲端服務器,若通過網絡攻擊讓設備超負荷運轉,即使是沒有安裝高性能炸藥也能引發爆炸或自燃。
360集團創始人指出,比這些更危險的是“無人駕駛汽車”。
試想一下停在家裡或者開在路上的汽車突然被他人控制,不聽指揮的橫衝直撞,會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
關鍵這絕不是杞人憂天,卡德羅夫之前就曾發文稱:
比“新型網絡攻擊手段”更突破底線的,是此次襲擊展現出的“無差別攻擊”特質。
不傷及平民是各方行動的基本準則,可黎巴嫩本次爆炸案中,受傷的絕大部分都是平民乃至於孩子,其實這已經指向國家恐怖主義了。
人權組織指出,“你不能在平民可能撿到或者使用的物品上安裝炸彈”,此次襲擊之所以引起衆人聲討,原因就在於此。
而通過此事國人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爲我們同樣面臨這方面的威脅,甚至還要更大。
二 、潛在的危險,警惕攻擊新形態
誠如《北京晚報》所說,“供應鏈攻擊”的特性決定了它是無差別攻擊。
因爲隨着那些被動了手腳的電子設備流入市場,誰也無法完全掌握行蹤,無法保證它們不會流向無辜民衆乃至於其他國家。
能夠被動手腳的可不只是尋呼機和對講機,電腦、電視、空調,亦或者太陽能熱水器,都可能被埋下爆炸的“種子”。
在各個終端產品嚴重依賴全球供應鏈的當下,如何加強供應鏈的安全管理,已成爲各方思考的重點。
與黎巴嫩相比,我國電子產品進口市場更廣闊,不少產品來自西方國家。
此外我們生產、運輸電子設備的過程中,也有不少環節有其他國家參與。
這意味着如果有人想利用這種手段攻擊中方,沒有準備我們容易吃大虧。
此次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打造自主可控產業鏈供應鏈的同時,我們也在積極建立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評估和應對機制。
對於來自某些地區的電子產品,已經在考慮要不要將審覈標準往上面“提一提”了。
棱鏡門主要人物斯諾登之前在接受採訪時曾做出一個大膽設想,“iPhone中被裝滿炸藥”。
就眼下來看,這種可能性並非不存在,這意味着國人的口袋或者孩子的手中或許拿着“炸彈”,只是想想就令人感到不寒而慄。
當然大家也不必過於擔心,我國電子產品生產流通過程都把控得很嚴,被成批植入高危違禁炸藥的可能性是很低的,合法購入基本不存在危險。
可這也不意味着絕對安全,更何況此次爆炸帶來的危害可不侷限於安全!
三 、本土化發展,或加劇逆全球化
此次爆炸發生後,只要具備電子智能設備獨立生產能力的國家,或許都會追求“國產替代進口”。
原本就已露頭的“本土化、本國化”逆全球化發展趨勢,或許會在此背景下進一步生根發芽,這對出口國來說很不友好。
我國恰好就是“出口大國”。
據9月統計,今年前8個月的貨物貿易出口總值超過16萬億元,尤其是電子設備和運輸設備等製造業進出口發展十分良好,增速高達兩位數。
這時候黎巴嫩爆出通信設備爆炸案,是一個挑戰。
當然,是挑戰也是機遇。
之前就有媒體指出,隨着美西方出口的電子產品安全性遭到質疑,中方企業或將從中受益,佔據更多的市場風格。
質量好、價格便宜,再加上一個安全性高,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看好中國製造。
在中東等比較混亂的地帶,甚至有人呼籲只購買“100%中國製造產品”,即從生產製造到流通售賣都由中方“一手包辦”的產品。
由此也能看出中方過去在國際社會付出的努力沒有白費,各方信任我們,沒被輿論誤導。
要知道,美西方國家可沒少鼓吹“中國威脅”。
在黎巴嫩爆炸案發生後,還有西方媒體把輿論往“要是中俄引爆生產產品”這方面引,其心可誅。
奈何孰是孰非大家看得一清二楚,沒人上當,反倒是美媒淪爲跳樑小醜。
對此,我們要做的就是“防範危險,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引領發展”。
至於那些無端詭計與誣衊,註定成不了氣候,美方應該早日認清這一點。
參考資料
《供應鏈攻擊!黎巴嫩通信設備爆炸,暗藏攻擊性形態》 北晚在線
《你的孩子可能隨身攜帶炸彈,傳呼機事件爆炸,打開新恐怖危機大門》大皖新聞
《黎巴嫩爆炸事件令多方警覺》 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