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研究:睡眠可使神經元DNA損傷有效修復
爲何睡眠如此重要?爲何人類要「浪費」約三分之一的生命用於睡眠?爲何動物寧可冒着來自捕食者的威脅也要「睡個好覺」?據新華社9日報導,以色列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這是因爲動物需要在睡眠時完成神經元DNA(去氧核糖核酸)修復。
儘管科學家早已發現睡眠對所有進化出神經系統的動物都至關重要,包括蒼蠅、蠕蟲、水母等無脊椎動物,但箇中具體原因一直是未解之謎。以色列巴伊蘭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報告說,該校研究人員用斑馬魚模型實施了動物實驗,他們的研究可以解釋睡眠及睡眠紊亂如何影響大腦活動、老化及各種腦功能失調。
斑馬魚身體透明,大腦神經與人類相似,是觀察單個神經元變化的理想模型。研究人員用一種被稱爲「3D延時成像」的技術和高分辨率顯微鏡,觀察斑馬魚腦部發現,在斑馬魚清醒時,神經元DNA的雙鏈斷裂不斷積累;而在夜晚休息時,斑馬魚神經元的染色體更活躍,而染色體活性增加會提高神經元DNA損傷修復效率。
大腦的神經元DNA損傷可以由多種原因引起,例如輻射、氧化應激反應甚至是神經元活動等。目前研究表明,在清醒狀態下,大腦神經元的DNA損傷會持續積累並達到不安全水平。
研究人員解釋說,這一研究找到了睡眠、染色體動力學、神經元活動及DNA損傷之間的生理相關性。睡眠的重要作用是增加染色體活性,使神經元DNA損傷得到修復。動物清醒狀態下,這種DNA修復過程不夠有效,只有睡眠期間、大腦信息刺激減少的狀態下才能有效發生。
領導這項研究的巴伊蘭大學生命科學教授阿佩爾鮑姆,將DNA損傷的積累稱爲「清醒的代價」。「這就像道路上的坑洞,」他解釋說,「道路的磨損會不斷積累,尤其在白天的高峰時段,在夜間道路暢通時修路是最方便有效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