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 去年器捐減半 上萬人等移植

每年6月19日是器官捐贈紀念日,臺中市大里仁愛醫院日前辦理「One Life,Live Twice」宣導活動,邀請民衆與全院同仁一同支持器官捐贈。(大里仁愛醫院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器捐人數溜滑梯,全臺現有1萬多人等候器官移植,但去年僅103人捐贈器官。臺南奇美醫院近400人等待器官移植,往年該院1年約十餘人器捐,但去年僅5人;有人等換腎超過10年,仍盼不到重生契機。

奇美醫院首席醫療副院長田宇峰表示,根據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截至6月12日,全臺有1萬929人等待器捐。其中以腎臟居多,其次爲肝臟,但去年僅103人器捐,是往年約200多人的一半而已,今年全臺截至5月2日,有幸接受器官移植者僅328人。

他說,因疫情影響,醫護同仁少有機會與民衆面對面宣導、溝通。奇美醫院近400人等待移植,光腎臟就有350人,當中等最久的洗腎患者已等了超過10年。他也提到,近年發現捐組織的人數明顯成長,如1年有200多人捐贈眼角膜,但真正有迫切需求的還是器官。

奇美醫院移植醫學科主任孫定平分享今年遇到的器捐真實案例指出,55歲單身的王先生倒臥浴室,送醫檢查爲腦動脈瘤破裂,雖緊急手術仍重度昏迷,無法恢復,胞弟強忍悲痛,爲彰顯哥哥一生助人爲善的義行,籤立器捐同意書,捐出肝、腎、眼角膜及皮膚血管組織,幫助5個受贈者及家庭。

孫定平說,「病人未表達意願」是家屬拒絕器捐重要因素之一。醫療院所常遇到當事者有捐贈意願,卻因家屬不捨而無法捐贈,病人若能在意識清醒、清楚表達捐贈意願下籤立「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器官捐贈同意書」,是生死兩相安的最好詮釋。

鑑於傳統信仰認爲,人死後也要保全遺體完整,奇美醫院2016年底首創透過3D列印器官,將仿真心臟、肝臟等器官,於術後放於捐贈者體內,「捐哪種器官就補回去」,迄今共38名捐贈者使用3D列印136個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