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的方式雙向奔赴、照鑑未來

自古以來,文明互鑑是文明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對話和交流,增進不同文明之間的理解,促進共同發展。藝術是促進各文明相互交流和理解的橋樑,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產物,它們投射着創作者本人及其文化環境中的審美價值和情感表達。通過藝術的交流,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區的人們能夠更直觀而清晰地感受到其他文明的魅力和內涵,推動創新發展,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

筆者從事藝術展覽策劃工作20餘年,深刻地體會到“走出去”和“請進來”是藝術藉由展覽的方式雙向奔赴的兩大策略。通過“走出去”,以美的方式將中國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讓中國藝術家有機會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的藝術成就與文化特色,讓世界更好地瞭解中國,爲全球文化的多樣性做出貢獻。當然我們也要“請進來”,讓國內觀衆近距離體驗多元文化,在欣賞世界各地藝術精品、感受不同文化韻味和魅力的同時,爲我們的發展激發新創意,帶來新靈感。

走出去,中國藝術正在驚豔世界

在藝術展覽的實踐中,已經有很多成熟的案例,可資覆盤。

記得2019年,北京畫院與希臘塞奧哈拉基斯藝術基金會、中希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共同主辦,雅典中國文化中心協辦的“此中真味——齊白石藝術裡的中國哲思”展覽在希臘首都雅典塞奧哈拉基斯藝術基金會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將北京畫院珍藏的126件齊白石精品畫作帶到希臘,從哲學的角度談藝術,將同爲世界兩大文明古國的中國和希臘在藝術中對“真”的追求,藉由齊白石的作品加以呈現,展覽在當地觀衆中引起了極大的共鳴。

作爲兩國文明對話的見證,北京畫院向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贈送了《北京畫院藏齊白石全集》,希臘總統府圖書館永久收藏這套重要的書籍。雖然展覽只持續了兩個月,但是兩大文明古國進行了深入酣暢的交流,齊白石藝術中的自然與純真打動了無數觀展的希臘觀衆。期間,當地的觀衆和藝術家們通過公教活動、座談交流、創作表演等各種形式迴應了中國繪畫,希臘音樂家尼克斯·善索利斯教授還以自己對齊白石藝術的理解,創作了《齊白石的畫外之意》,並在閉幕式上用古希臘七絃里拉琴演奏,體現了交流與互鑑的意義。

今年是齊白石誕辰160週年,北京畫院將在美國開啓齊白石藝術的巡展。數字化、人工智能與齊白石的作品結合,這將是一次東方藝術與科技結合的全新體驗之旅。首展將在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行。

今年4月至7月,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與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推出了重磅特展“鳳凰故國——青銅時代曾楚藝術展”,展覽彙集了湖北省五家博物館共兩百多件珍貴文物,其中很多文物還是首次在海外公開展出。展覽中的亮點有被譽爲“青銅冶煉巔峰之作”的曾侯乙建鼓底座、工藝精湛的曾侯乙銅鑑缶、青銅鹿角立鶴、龍鳳虎紋繡羅單衣袖等,這些文物栩栩如生地勾勒出荊楚文化的輪廓。展覽中還強調了鳳凰這個荊楚文化的重要圖騰,鳳凰不僅在中華文明的傳統中有着重要位置,在國外歷史中也有着豐富的故事和傳說,是人類追求美、力量、永恆的符號載體,也是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和理解的巧妙媒介。

尤其現在正於威尼斯展出的第60屆威尼斯國際藝術節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展覽“美美與共:集”,是中華傳統文化思維裡“共美共贏”價值理念向國際藝術界的傳遞。展覽分爲“集”和“傳”兩個部分。“集”的部分呈現了“中國曆代繪畫大系”項目的數字文獻,以檔案櫃和LED屏的形式展出了100件在海外的中國歷史繪畫作品數字檔案;“傳”的部分是中國當代藝術家基於“中國曆代繪畫大系”這些傳統資源的新創作,藝術家們分別從建築、山水、花鳥等不同元素切入,以當代人新的審美觀念和藝術創作展現中國傳統的雅集文化,強調歷史的傳承與創新。

請進來,不出國門對話優秀作品

在“請進來”的展覽中,也不時有引人矚目、令人難忘的展覽。

比如獲評2023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展覽國際港澳臺合作獎的“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是上海博物館“對話世界”系列展覽之一。這個展覽與英國國家美術館合作,精心選擇了該館館藏中的五十多件作品,完整地呈現出歐洲美術從文藝復興到現代藝術開端的印象派這四百多年的發展脈絡。波提切利、拉斐爾、提香、卡拉瓦喬、倫勃朗、透納、塞尚、高更、莫奈、梵高等大師巨匠的到來,讓觀衆不出國門就能近距離感受原作,與世界對話。

無獨有偶,上海博物館近期正在舉辦另一個“對話世界”系列的展覽——“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這次展覽是上海博物館與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聯合舉辦,中國國家文物局、埃及旅遊和文物部共同指導,這是中國官方博物館首次與埃及政府合作,也是有史以來全球最大規模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展覽開幕至今備受關注與歡迎,持續處於參觀熱潮中。展覽展出492組788件珍貴文物,包括法老鵰像、木乃伊棺、金飾以及最新考古發現的彩繪木棺和動物木乃伊等,不僅展示了古埃及的物質文明成就,還探索了古埃及人的精神世界,爲觀衆提供了一次深入瞭解古埃及文明的機會。

爲慶祝中俄建交75週年,開啓中俄文化年,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以“何爲先鋒”爲題展出了俄羅斯國家博物館的館藏作品,77件組先鋒派藝術作品來自四位現代藝術盛期的俄羅斯藝術家,展現出現代主義語境下發生在俄羅斯藝術家團體內的具有開拓性與原創性的藝術實驗,這些實驗也極大影響了後來世界現當代藝術乃至設計、建築等領域的發展。展覽非常用心地設置了多個互動體驗區,設計了不同的互動體驗形式,幫助觀衆深入藝術家的創作歷程和精神世界。展覽不僅吸引了揚州當地的觀衆,還有大量外地觀衆涌入展廳參觀。

海外華人,溝通中外文化的橋樑

近年來呈現的優秀藝術項目,不止步於“走出去”或“請進來”,也有藉助海外華人的資源參與深度融合的案例。

著名藝術家沈偉常年生活在紐約、巴黎,他曾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畫卷》的編導。近兩年一直在巡演的《詩憶東坡》現代舞詩劇,便是他與東方演藝集團攜手創作,以蘇東坡的詩詞爲線索,通過舞蹈的形式展現蘇東坡精神世界和詩詞內涵的佳作。沈偉從蘇東坡的詩詞中精選出15首,將它們分爲情感、人生、價值觀等板塊,以舞蹈動作傳遞詩詞的質感,構建起整個劇目的脈絡。沈偉是一位在東西方文化之間進行創作的國際藝術家,對西方舞蹈的體系和語境也有很深的理解,甚至影響了西方。《詩憶東坡》帶着東方文化的審美與精神,已然開啓了世界各國巡演。

湖南博物院正在展出的“生命藝術——馬王堆漢代文化沉浸式數字大展”,是與中國數字圖書館聯合哈佛大學中國藝術實驗室(HarvardFASCAMLab)汪悅進教授團隊共同推出的展覽,旨在紀念馬王堆漢墓考古發掘五十週年。展覽利用國際團隊前沿的數字技術,結合超高清文物掃描、三維投影、裸眼3D、生成式藝術和算法創作、異形LED球幕等方式,沉浸式地解讀漢代文化和藝術。展覽不僅在湖南博物院展出,後續也將開啓全球巡展之旅。

地球是個大家庭,有兩項全球性活動最具代表性:奧運會和世博會。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奧運會既是體育的盛會,亦是藝術的盛會。而明年,2025年大阪世博會即將開幕,又將是一個全球文化、科技共舞的平臺。大阪世博會中國館的建築已經開始落地,以“中華書簡”爲立意,外觀融合竹子、漢字、書卷等元素,體現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華文明精神和文化精髓。中國館的展覽將圍繞綠色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通過高科技互動展示和豐富的文化活動,向世界傳遞中國的發展理念和對未來社會的展望。屆時,中國館將成爲展示中國形象、促進國際交流、增進民衆相互理解、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構的重要窗口,以科技與藝術結合的方式“照鑑”文化交往的未來。

文/吳洪亮(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