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企業齊聚鏈博會,數字科技、國際合作重塑大健康生態圈
數字科技、國際合作正在改變大健康產業。
11月26日至11月30日,第二屆鏈博會以“鏈接世界,共創未來”爲主題在北京舉辦,健康生活鏈展區成爲本次展會設置的六大展區之一,展示從出生到養老的大健康生態圈,集聚一批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參展。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張少剛在鏈博會期間舉辦的健康生活主題活動中致辭時提到,近年來,以AI大模型爲代表的數字科技、以基因技術爲代表的生物科技蓬勃興起,數字健康與醫學服務交互發展,醫藥、醫療、養老等領域催生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逐步構建起以人爲本的全業態、全方位、全生命週期的大健康生態體系,正成爲創新合作的新高地。
談到國際化時,GE醫療中國副總裁、GE醫療中國供應鏈總經理陳和強在11月26日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帶動供應商不單在其屬地發揮作用,實際上也走上了國際化道路,最後讓供應商成爲行業的新生力量,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和高質量發展。“本土企業出海會面臨水土不服、政策等問題。但只要守住質量底線,就能行遠。”
本土健康企業走出去 實現國內外市場雙循環
“鏈博會是我們全球產鏈供應鏈發展新格局的交流合作平臺,我們將藉助這個平臺,充分發揮我們全球和中國供應鏈聯動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優勢、加大建設醫療設備創新鏈的力度”,陳和強在接受採訪時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在中國,GE醫療見證了政府如何兌現加大開放的承諾,也見證了政府不斷優化疊加出的營商環境,充分利用了國家龐大門類全的工業體系,培養出了全球最具韌性的供應商集羣。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裡,GE醫療持續在中國構建供應鏈生態圈,帶動了上下游超過千家供應商的發展,這些中小型企業中有不少也因此走上國際化,推動了國內、國外經濟雙循環。
貝萊勝電子(廈門)有限公司總經理逯海向記者表示,公司在與GE醫療合作的過程中,後者推動貝萊勝中國工廠零部件國產化,推動核心零部件實現技術躍遷和“零的突破”。舉例來說,GE醫療以色列研發的POC筆記型電腦超聲裡,超聲換能器的結構外殼供應商原本在馬來西亞。這個材料要求外觀輕薄,同時抗壓強度要高,國內多數廠商不具這樣的能力。
爲了國內醫療器械行業補鏈條、固鏈,GE醫療協助貝萊勝廈門在國內尋找更多的供應廠進行考察 、評估、現場輔導,培養供應商的整體制程和生產能力,優化產品,改善交期,提高質量,增強額外供應靈活度。
跨國企業在走進來,中國企業也在走出去。在談到中國企業出海的優勢,遼寧卡斯特金屬材料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斯特公司”)總經理、首席工程師孫洪淵在接受採訪時提到,在滿足質量要求後,供應商如何降成本是重要問題,現在全球公司用的材料都基本一樣,怎麼做到成本比海外低,這就需要公司通過製造方式的改變降低成本。
孫洪淵介紹,卡斯特公司從2000年開始與GE醫療合作,由於在國內無經驗借鑑,本體機械性能不穩定等問題難以解決,無法實現量產。GE醫療分享國外的工藝不同點,比如冷鐵材質,爲卡斯特提供黃金樣件,從而推動卡斯特掌握這種高端鋁合金材料的製造工藝,實現量產。如今,卡斯特已將業務拓展至美國、日本、法國、以色列等國家,年平均業務量對比20年前成長了90倍。
對於近年來國內醫療設備公司的不斷崛起,陳和強也感到了競爭力,不過他也提到只有競爭才能創造健康的商業環境,“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看到了很多可以應用到自己身上的優勢,也擁有了很多學習機會”。
大健康產業擁抱人工智能
智能化正在加速改變大健康產業。
陳和強提到,前不久,GE醫療北京基地憑藉智能化、精益化、綠色化等指標被評爲了“燈塔工廠”,北京基地通過部署智能測試鉛房、換熱系統等項目,將2023年生產過程中排放的溫室氣體較2021年減少36%,水資源消耗減少12%。
寶潔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許敏也提到,隨着中國的智能化程度不斷提升,寶潔也致力於成爲新質生產力中的一部分。許敏談道,供應鏈升級是公司業務發展重要的基石。無論是技術的創新、產品的創新還是合作模式的創新,目的都是爲整個行業創造價值。
在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邱華偉看來,如今,大健康產業正在擁抱新質生產力,企業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創新,通過實時數據採集、全流程追蹤等手段更準確地把控供應鏈各節點情況,打破信息孤島,實現端到端的供應鏈可見性,提高決策效率,降低運營風險。
邱華偉認爲,未來大健康公司要引進先進技術,提升供應鏈標準化水平。積極運用物聯網、大數據、AI等數字化技術賦能供應鏈的產品流、信息流、資金流。華潤三九聚焦重點產品、重點產線,推進智能製造工作。
在鏈博會現場,華大集團展示了以“13311i”生命組學大數據爲核心的智能化疾病防控系統。該系統整合了基因組、轉錄組、細胞組等多維數據,形成健康指數 (Life Index),通過全自動化、模塊化和自主可控的生命科學“13311i”數字化工廠,爲公衆提供更加個性化、精準的健康量化評估,實現對疾病風險的智能化精準防控。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林子 丁爽
編輯 閻俠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