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總統的中國行
(圖/新華社)
伊朗總統萊希2月14日到中國大陸訪問3天,並與習近平會談。這是20年來首位伊朗總統到中國進行國是訪問,意義自然非比尋常。
從中東的權力政治來看,習近平邀請萊希訪華,自是北京在中東一貫的平衡戰略。去年12月習近平大陣仗訪問沙烏地,讓沙烏地的宿敵伊朗很不是滋味。尤其跟海灣國家開會時,習近平表示支持阿聯根據國際法與伊朗進行談判,和平解決波灣三個島嶼的主權爭議,更讓伊朗極度不滿。因爲波灣這三個島(大、小通布、阿布穆薩)1971年以來就一直爲伊朗管轄,伊朗不承認有任何爭議。習近平離開沙國後,中國派了胡春華訪伊朗以示平衡,這當然不夠,所以又有了這次邀請萊希訪華的安排。
其實中國大陸在伊朗也下了很多工夫。2021年兩國簽了長約,中國承諾25年內在伊朗投資4000億美元,更爲人所津津樂道。因爲大陸與阿拉伯國家籤的約,效期也就3、5年而已。可是25年的長約並沒有按照計劃實現,這纔是令伊朗不滿的。所以萊希在出訪前公開表示,伊朗和中國的經貿關係遠不如預期。他這次帶了包括6個內閣部長、央行總裁,以及伊核談判首席代表在內的龐大代表團訪中,爲的就是要去落實這個25年期的戰略伙伴計劃。
伊朗對中國是有需要的。伊朗被美國嚴厲制裁後,中國是唯一從伊朗進口石油的國家,是伊朗的重要貿易伙伴。伊朗在內部抗爭動亂不斷的情況下,更需要藉提升伊中關係打破外交孤立。
英國學者指出,儘管萊希此行跟中國簽了總值35億美元的20個合作協議,加強兩國在經貿、能源和安全領域的全方位合作。可是要真正落實這些協議並不容易。因爲伊朗現在還在國際制裁之下,許多大陸企業因爲擔心遭到美國的二級制裁,而在與伊朗互動時格外謹慎。尤其孟晚舟事件後,大家又更加小心。第二是中國投資者常被伊朗的複雜的法律規定嚇退,第三是杜拜、多哈等其他地方,對投資者提供了比德黑蘭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
視角拉高從國際政治的大棋盤來看,伊朗現在和俄國愈走愈近,中俄兩國也因爲俄烏戰爭的關係愈走愈近。所以俄國、伊朗、中國,被西方視爲是三國集團,是必須加以遏制的地緣政治威脅。可是北京未必希望和俄國與伊朗綁得那麼緊,尤其今年以來大陸外交的基調轉向溫和,也極力修補對歐關係,和俄、伊兩國綁得太緊,未必符合現階段中國的利益。所以中國與伊朗關係就變得很微妙。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克羅普斯就表示,只要中國能與阿拉伯國家搞好關係,能透過外交與經濟手段確保中東的利益,以及石油運輸的安全,伊朗對中國的價值也就沒那麼高了。
這種說法可能過於簡單,因爲當習近平對萊希說出,「相互支持、團結協作」的時候,又顯示中國還是需要和伊朗站在一起對抗國際壓力。所以中國大陸在中東的佈局還是全方位的,在沙烏地和伊朗兩邊維持平衡。其間的親疏與比重或因時間而不同,但平衡還是最符合中國的利益。
(作者爲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