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運輸業 剩客運還在虧
去年公共汽車客運業則仍處於虧損,但虧損幅度收窄。本報資料照片
交通部公佈最新「旅運及倉儲業產值調查報告」,發現疫情期間虧損的旅行服務業、航空運輸業、鐵路及捷運等,去年皆已轉虧爲盈,僅公共汽車客運業仍虧損。實際上,近年來公車客運載客量不理想,新竹客運、阿羅哈客運等相繼退場,客運業者直言,客運業不景氣,預期未來陸續走向退場或轉賣一途。
根據交通部調查,公共汽車客運業去年營業收入僅三二四億元,但支出高達三六二億元,整體營業虧損卅八億元。反觀鐵路及捷運運輸業、計程車、汽車貨運、航空業、海洋貨運等都是盈餘,其中又以航空業盈餘最多,高達三五八億元;鐵路及捷運運輸業則是盈餘一二○億元。
根據公路局統計,疫情前、二○一九年,全臺公車客運路線共有六三七條,截至今年八月僅剩五四四條。
首都客運總經理李建文指出,這幾年新竹客運、日統客運、阿羅哈客運、臺南客運相繼退場,業者每天都在挖東牆補西牆,預期未來都陸續走向退場或轉賣一途。去年政府推的TPASS月票僅對軌道運輸有助益,對客運業者來說反而是負擔,因爲通勤路線在實施月票前,尖峰時段本來就都客滿,實施後業者還要多吸收百分之五費用。
李建文也說,近年政府推動電動大客車,讓業者被迫要另尋場站,以前一輛柴油車只需要廿坪停放空間,現在電動大客車每輛需要卅坪,遷電、充電樁也都沒有補貼,建置一個場站光是接電就要兩千萬元,廿支充電樁也要兩千萬元,對業者壓力很大。
公路局表示,已檢討反映客運合理成本及調漲運價,另也協助提供客運駕駛專案招募補助,並協調勞動部引進留用僑外生中階技術人力等,後續將持續協助業者優化無效率路線及班次,降低營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