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世紀創舉 俄烏和談有望?
(圖/中新社)
第三屆中國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於10月18日在北京召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先開幕致詞,其後是俄羅斯總統普丁、哈薩克總統託卡耶夫、印尼總統佐科威、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衣索比亞總理阿比和聯合國的秘書長古特雷斯。這樣的安排,大體反應了中國推動金磚國家擴員、支持全球南方不結盟合作,以及堅持以聯合國爲核心解決全球重大議題的國際主張。
一帶一路倡議至今10年,是習近平上任之後總體戰略思想的具體實踐,重在彰顯兩個核心的價值取向:和平崛起與民族復興。蘇聯解體後,兩極體系崩解,單極軍事行動盛行,美國戰略學者杭亭頓提出以多極和多文明爲基礎,作爲世界秩序的運行軌道,以避免文明間的衝突。一帶一路的倡議,在協調戰略與文化斷層帶的地區戰爭和民族融合方面,將有巨大的和平作用。一帶一路計劃是全球影響力最深遠的現代化工程,兼具文化和經濟的作用,是全球民衆都能受惠的世紀創舉。
普丁在10月16日接受中國中央廣播電臺專訪,表示和平談判前提是,烏克蘭需要取消所有禁止與俄羅斯談判的法律規定。然而,地緣政治競爭,反映俄烏停火談判仍將牽涉美中俄戰略抉擇的問題:一是,美國的戰略敵人是中俄,即使美國仇視俄羅斯,但是中國有實力取代美國霸主地位,這使得美國在思考俄烏和談的過程中,都將複製冷戰作法。二是,習普兩人堅定執行深化「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透過培養兩國精英的互信和理解,將長遠持續實現大歐亞整合目標。
美國對於烏克蘭戰爭的結束想定有三個變數:一是,美國考慮停戰所付出的成本愈高,其安全保障的形象與能力愈受損,美國就愈陷入越戰前後的焦慮症。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顯示美國活在蘇聯核攻擊的自我宣傳「臥倒並掩護」的恐懼症中。越戰時期,年輕人要上戰場,反戰聲浪此起彼落。以巴衝突始終是美國中東政策的核心難題,除了支持聯合國決議的兩國方案,避免與阿拉伯國家爲敵之外,不能有更多作爲,因爲需顧及以色列影響美國經濟與宗教的價值同盟,還需掌握影響美國大戰略成敗和全球經濟的中東石油利益。
二是,交戰地點的人道主義災難,增加西方人道救援的經濟負擔。三是,時間愈長,對俄羅斯經濟制裁和戰爭損耗的邊際效益遞減,俄羅斯經濟恢復的韌性將強化談判的籌碼。俄羅斯在處理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問題上,不但考慮亞塞拜然在裡海的關鍵戰略地位,以及阿利耶夫總統長期以來成功對莫斯科維持信賴的外交關係。而亞美尼亞雖然和俄羅斯同屬東正教與集體安全條約組織,但亞美尼亞與土耳其、亞塞拜然的關係惡化,並逕自走向親美路線,都增加莫斯科斡旋的難度。這樣一來,和北約不同,集安組織的功能則變成維和性質,不能有共同防禦的作用。
停火談判是反應在各方展開妥協政治意願的時間表中,美國始終觀察:要避免北約和俄羅斯直接軍事衝突導致核戰風險的上升;減緩中俄協作力道;烏克蘭反攻對於東亞的現實啓示。美國考慮要收割最大的戰略利益,就是複製二戰之後的新勢力範圍,主導烏克蘭重建的工作。這樣一來,俄羅斯仍將堅持烏克蘭中立國家,要求北約須書面承諾不東擴到烏克蘭,撤出所有在烏克蘭的軍事部署,停止提供武器。在交戰各方都沒有明確提出和談的條件之前,俄羅斯將確保在新領土邊界接觸線上的長期防禦。在對美國不抱持任何談判的希望之下,專注實現本國的現代化進程。 (作者爲元智大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