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者哭哭 澳洲龍蝦俗俗賣 災難性失業潮要來了?
澳媒指出,業內人士警告,澳洲龍蝦業的數千個就業機會,將有三分之一可能在數個月內流失。(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中澳關係不斷惡化後,大量澳洲商品被限制進入大陸市場,尤其龍蝦,是其中一個受打擊最重、亦最脆弱的行業。澳媒指出,自去年11月以來,沒有一隻龍蝦出口到大陸,目前南方巖龍蝦的當地捕撈價格僅爲每公斤25澳元(約臺幣547.85元),部分漁民已無法維持收支平衡。業內人士警告,澳洲龍蝦業的數千個就業機會,將有三分之一可能在數個月內流失。
《澳洲人報》報導,當地漁民實現收支平衡的價格,在每公斤25至39澳元之間,但具體取決於捕撈龍蝦的大小和地點。25澳元大約是大陸禁令生效前價格的三分之一,而這個價位,大多數漁民已無法平衡柴油、船員、船的保養費用,以及政府收取的捕魚權費用。
報導指出,如果市場環境無法支持出海捕撈,除了漁民沒有收入,投資該行業的商人也要蒙受巨大損失。一名塔州投資者在2019年底支付了近1,000萬澳元的龍蝦配額許可證後,現在已負債500萬澳元。
在北京5月徵收80%的關稅後,澳洲大麥商人在中東找到其他市場,即使他們支付的價格不高;被列入黑名單的澳洲煤炭以更低的價格,重新轉賣到印度和其他國家。但龍蝦業不同,產於塔州、南澳州、維州及紐西蘭的南方巖龍蝦,是全球海鮮市場上的高檔產品,但其他地區客戶,如日本、臺灣,他們願意支付的價格不及大陸一半,澳洲漁民仍要面對鉅額虧損。
報導並提到,南方龍蝦出口商協會總裁Michael Blake表示,他們的行業具有一定韌性,但目前的處境絕對是艱難的。對於那些在繁榮時期投資該行業的商人,包括前南澳參議員Cory Bernardi,甚至是一些大陸商人,除非北京和莫里森政府能解決長期分歧,否則他們的資本損失將是災難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