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質效持續提升
人民網北京10月15日電 (黃盛)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9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09.48萬億元,同比增長6.8%。狹義貨幣(M1)餘額62.82萬億元,同比下降7.4%;流通中貨幣(M0)餘額12.1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前三季度淨投放現金8386億元。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6.02萬億元,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25.66萬億元,前9個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6.62萬億元。
業界人士表示,整體來看,9月金融總量指標保持平穩,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在內需增長放緩的背景下,貨幣政策加大逆週期調節,真正體現“支持性”成效,促進經濟平穩運行。
貨幣總量保持平穩增長
業界人士認爲,M2增速趨穩回升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近期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出臺落地,對市場信心恢復提供了明顯支持,尤其是理財資金向存款的迴流支撐了貨幣總量的增長。
“理財資金向存款迴流,市場信心也有修復。”上述業界人士表示,一攬子增量政策措施發佈後,市場對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的兩項工具反響熱烈,市場預期有所改善,證券客戶保證金計入M2中,也帶動了M2的回升。
社會融資規模和貸款增速總體平穩
數據顯示,社會融資規模和貸款增速總體保持平穩。市場專家分析,去年金融業增加值覈算方式主要是基於存貸款增速的推算法,爲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督導金融機構增加貸款投放,形成了貸款基數較高。隨着金融業增加值覈算方式優化調整,今年以來,這一現象已明顯減少。
也有業界人士反映,隨着去年9月存量房貸利率調整政策陸續落地,提前還貸現象減少,部分銀行也將前期發行的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RMBS)所涉貸款回表,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當時的貸款。
“剔除高基數因素後,增速總體是平穩的,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也更穩、更實。”上述人士說。
信貸結構不斷優化
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爲32.90萬億元,同比增長14.5%;9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13.88萬億元,同比增長14.8%;“專精特新”企業貸款餘額爲4.26萬億元,同比增長13.5%。
業界人士表示,從信貸結構看,前三季度信貸資源更多流向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近年來,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信貸結構也相應增減調整。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等傳統領域信貸需求整體收縮,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新動能加快形成,雖然短期內難以補足信貸增長的缺口,但也在加快補上。
“隨着近期出臺的一攬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未來金融資源將更多流向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會更亮、成色會更足。”上述業界人士說。
結構性政策的核心仍在於實體經濟。近年來,金融部門出臺了各種結構性政策舉措,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金融服務。業界人士認爲,結構性政策最終還是爲了服務實體經濟,解決實體經濟運行中的關鍵堵點,一些政策工具還會通過扭轉特定市場的螺旋下行反饋,推動實體經濟循環暢通。
社會有效需求將逐步恢復
在信貸結構持續優化的同時,企業融資成本也在下降,經營信心出現恢復,投資活動也有改善。
業界人士表示,短期內有效融資需求不足、金融數據“擠水分”等客觀因素是重要方面;部分金融機構在資產質量管控承壓、擔心被問責等大背景下,將不出風險作爲評價業績的主要標準,也帶來了基層信貸業務、授信審批等環節靈活度不足等情形。
據業界人士介紹,很多金融機構已經開始付諸行動,有的銀行在績效考覈體系中提高重點領域信貸指標權重,以激發基層信貸人員內生動力;有的銀行舉行業務推進會,落實表彰獎勵;還有的銀行擴大了普惠業務盡職免責適用範圍,規範免責流程、提升免責效率。
從貨幣政策角度看,權威專家表示,從中國人民銀行今年以來的多次公開表態看,貨幣政策整個調控思路適應形勢變化而轉變。總的看,在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的大背景下,未來有效內需的挖掘,尤其是促進擴大消費需求方面,貨幣政策也會和其他宏觀政策共同努力,加力支持經濟實現供求的動態平衡。
也有業界人士認爲,隨着一攬子增量政策的持續落地,社會有效需求將逐步恢復,金融機構敢貸、願貸機制也會進一步健全,金融總量穩定增長仍有堅實基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質效將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