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韻飄香 華彩綻放 | 揚劇《袁樵擺渡》在上海中國大戲院成功演繹!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江都揚劇薪火相傳、傳承發展,持續推進“載體、作品、人才、品牌”建設。11月12日晚,上海中國大戲院座無虛席、掌聲雷動,由江都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出品、江都區揚劇團演出的江蘇省藝術基金2024年度資助項目——揚劇《袁樵擺渡》繼南京成功巡演後,再度以其創新的編劇、經典的唱腔、精湛的表演華麗亮相上海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與詼諧逗趣的流行語言碰撞,引得現場觀衆歡笑連連、掌聲不斷。江蘇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吳大忠、揚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江勇、上海戲劇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張軍、揚州市文廣旅局副局長顧紅霞等領導、專家與近千名戲迷朋友現場觀看演出。
華派經典創新演繹 鄉音喚醒文化記憶
《袁樵擺渡》是揚劇華派具有代表性的一出摺子戲,以“渡船聯姻”一場爲主脈,通過老戲新創,豐富主題思想、提升文學內涵,使傳統故事更具時代感和延續性。該劇用當代視角重釋經典,從家庭、婚姻的視角,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古老的揚劇藝術煥發時代新活力。
演出中,“華派”嫡傳弟子李霞老師飾演的張三姐,在衆仙女款款映襯下,手持拂塵、驚鴻亮相,一段頗見功力的【銀柳絲】讓人如癡如醉,直接引爆全場!原汁原味、耳熟能詳的【梳妝】【探親】【大陸板】【大開口】【廬江怨】【剪剪花】等經典曲牌貫穿全劇,在劇情不斷推進中,飽滿演繹出人物的嬌嗔、喜悅、憤懣等情緒。浪漫唯美的舞臺呈現、極具戲曲傳統審美的服飾造型、融入江都民歌的音樂元素,帶給觀衆全新的視聽感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以及衆多當下詼諧逗趣的流行語句,又引得現場觀衆歡笑連連、掌聲不斷。
“李霞老師不愧是國家一級演員,文武兼備、唱作俱佳,華派正宗實至名歸!”“老腔老調中蘊含新意,彷彿又回到了兒時江都的老家,中國揚劇之鄉果然名不虛傳!”“楊勇扮相雋秀,表演生動細膩,是揚劇界難得的好小生!”演出結束,全場觀衆起身鼓掌叫好,久久不願離去,對李霞、楊勇兩位國家一級演員的精湛表演紛紛由衷讚歎。
江都上海雙向奔赴 揚劇文化源遠流長
上海與揚劇有着極深的淵源,是上海家鄉人難以割捨的情懷。詩人李鬥在《揚州畫舫錄》中記載“郡城花部,皆系土人,謂之本地亂彈。至城外邵伯、宜陵、馬家橋、月來集、陳家集人自集成班。”具體講,即當今江都境內的邵伯、宜陵等地的農民,他們自發組建的戲班,被稱爲土班,形成揚劇的雛形。民國初年,花鼓戲(小開口)與香火戲(大開口)藝人紛紛組班,應邀到南京、杭州、上海等地演出,在上海形成繁盛局面。1931年,“大開口”與“小開口”藝人以“維揚戲”名稱於上海聚寶樓戲館共演《十美圖》,自此逐步合流。此番赴滬演出,江都揚劇團攜《袁樵擺渡》主創團隊以昂揚的鬥志、奮發向上的姿態、豐滿的舞臺呈現、整齊的演員陣容重磅迴歸闊別20多年的中國大戲院,開啓了江都揚劇不斷攀向高峰,跨越時代的嶄新篇章!
演員觀衆同頻共振 巡演長三角反響熱烈
揚劇《袁樵擺渡》作爲江蘇藝術基金2024年度資助項目,全劇精湛的唱腔表演、輕鬆活潑的劇情、飽滿的人物塑造,繼揚州首演、南京巡演後,再次引起上海觀衆熱烈反響,獲得廣泛好評。
上海京劇院創作部主任章楚吟認爲該劇將現代語言元素有機融入,通俗易懂、接地氣,彰顯了揚州方言獨特的味道,同時延續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特徵,弘揚追求真善美的愛情觀,很欣喜看到了《袁樵擺渡》傳統文化的魅力。
上海師範大學學生小史說,“《袁樵擺渡》新穎別緻,既體現了中國戲曲以歌舞演故事的美學精神,又以嶄新的藝術形式引起廣大觀衆特別是年輕觀衆的共鳴。”
“熱愛揚劇不僅因爲它是一張精美的家鄉文化名片,也是江都人與生俱來的先天基因,更是一種對鄉情鄉音的無限眷戀。《袁樵擺渡》上海演出,有幸讓我們品嚐了一道原汁原味、地道正宗、精妙絕倫的‘家鄉菜’”!上海資深戲迷李大姐深情地說。
《袁樵擺渡》上海站巡演在觀衆熱烈的掌聲和一片叫好聲中落下帷幕,劇組全體演職人員以高度的藝術熱情、全身心的投入表演、高品質的藝術呈現,贏得了廣大觀衆充分肯定!《袁樵擺渡》的故事將繼續在全國巡演,江都揚劇永遠在路上!
供稿:區公共文化綜合服務中心
圖片:江蘇有線江都分公司
審覈:王愛萍
審籤:蔡 俊
發佈:徐 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