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院過時了嗎?「這條件」決定你住哪!一篇搞懂養生村、共生宅、養護所

早期長輩口中的養老院,隨着時間以及需求不斷進化,大致分爲兩類,一是無法自理生活起居的安養中心、護理之家、養護所等;另一種是可以自理的養生村、共生宅。 示意圖/Canva

臺灣早在1993年進入高齡化社會、2018年成爲高齡社會,預估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老人的居住問題一直是社會上大家所關心、重視的議題,早期長輩口中的養老院,隨着時間以及需求不斷進化,大致分爲兩類,一是無法自理生活起居的安養中心、護理之家、養護所等;另一種是可以自理的養生村、共生宅。

喜大人長者關懷協會執行長陳冠名錶示,長照機構種類很多,以能否自理、退化程度分類,當長輩退化到一定程度,家裡照顧能量難以負荷,送長輩去安養中心是個選擇,不代表是不孝順,建議依照長者需求從日照機構再進入24小時的專業照護。

生活自理OK!健康長者退休可住哪?

(一)養生村

養生文化村是以老人住宅的方式推動,養生村提供多元的休閒課程,可以豐富長輩們的生活,讓長輩間彼此產生連結,進而擴大成爲社區與社區的連結。以長庚養生文化爲例,園內有健身房、泳池等設施,入住需年滿60歲,且必須通過健檢合格。

(二)青銀共居

爲解決高齡少子化,青年蝸居、長輩獨居之議題,政府參考德國青銀共居住宅「Geku-Haus」、荷蘭青年以工換宿住進安養院「Humanitas」等案例,引進「青銀共居」的生活模式,新北市三峽北大正是臺灣第一個以「青銀共居」爲旨的居住計劃。總戶數396戶,將其中28戶作爲公有出租住宅,3房2廳之房型內有1套房、2雅房。

(三)共生宅

全臺第一個共生宅「合勤健康共生宅」,以共生、共好爲主軸,是一座以社區共融、全齡多世代、友善環境爲核心思維,提供康、養、旅、居多元功能的複合式建築。入居條件爲年滿50歲(同住之配偶不在此限), 無法定傳染病、無精神疾病、無失智症、無癲癇控制不良或器官移植病況不穩者、日常生活能自理。

(四)老人公寓

老人公寓由各縣市社會局設立,屬於公辦民營機構,因此收費較爲親民,國內知名機構如陽明老人公寓、朱侖老人公寓、中山老人住宅、大龍老人住宅、五股老人公寓、嘉義市長青園、高雄市崧鶴樓等。

老人公寓環境簡單舒適,也有供餐和醫療諮詢等服務,各縣市的老人公寓入住條件略有不同,但以能自理生活、沒有精神疾病者爲主,部分縣市提供中低收入戶、獨居長者和無自用住宅者優先入住;月租金落在約10,000至25,000元左右。

老後生活無法自理?長照、安養、老人機構一次懂

依據《老人福利法》將老人機構分爲:長期照顧機構、安養機構。

(一)長期照顧機構(安養中心、護理之家、養護所):

(二)安養機構:

以需他人照顧或無扶養義務親屬或扶養義務親屬無扶養能力,且日常生活能自理之老人爲照顧對象。

(三)其他老人福利機構:

提供老人其他福利服務。

居家服務、社區服務 有何差異?

此外,長照機構依提供方式與其服務內容,又可分類:

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未來超過65歲的長者將愈來愈多,想要擁有舒適自在的退休人生,建議提早做好財務計劃,同時擁有健康,才能真正享受退休生活。身體健康、生活可自理者,可考慮養生村、青銀共居、共生宅或老人公寓,作爲老後居所。

若是已進入衰老期、生活無法自理者,則可根據體況,參考國內的長照機構,如安養中心、護理之家、養護所,或其他安養機構,並善用政府長照2.0資源,可減輕照顧者負擔。

│更多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