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行動/裡長怨:忍噪音20年 石門又要建新風機
中港天力能源廠區內製作的葉片成品擺放在廣場。記者黃仲裕/攝影
新北市石門區,高先生的農場被四支風機環繞,務農時飽受低頻噪音困擾。記者侯俐安/攝影
石門區可以說是臺灣能源發展一路以來且戰且走的寫照。一九七一年,政府爲追求能源穩定,臺灣首座核電廠落腳石門,居民在覈電陰影下度過多年,沒想到,二○○五年,臺灣本島首個投入商轉的風力發電站再度落腳石門,六座陸域風機在毫無環評程序下完成建置,村民甚至在機器運轉後才得知,家鄉成爲風能發展的示範場。
石門居民 控訴風切聲
邱朝欉老家農地被徵收蓋核電廠,隨着核一廠在二○一九年除役,六座風機歷經颱風摧殘剩下四座,如今也鄰近除役年限,臺電公司規畫拆除後再新建三支風機,預計二○二八年完成更新。消息傳出,石門區七名里長的聯合陳情,控訴風機運轉廿年來,民衆飽受葉片轉動的低頻風切聲干擾。
陸域風機年限到期後,舊機組除役、汰換,臺電公司、民間公司都希望能在原址新建機組,澎湖縣白沙鄉中屯村、新北市石門區都以此方向規畫。臺電表示,中屯風機裝置容量才六百KW,八支風機舊換新,每支可提升到一MW;石門汰除六支舊風機、換成三支新風機,容量還能增加四倍。
不過,中屯村、石門區在意的都是低頻噪音。邱朝欉拿手中的計劃書寫着「石門綠能風力發電計劃」,這家二○二二年才成立的綠能公司五月到石門開說明會,該公司將裝設兩支風機。居民連番質疑噪音,該公司只回復「敬請指教」,隨即貼出大量數據,表示透過改善葉片設計能降低噪音,雙方零交集。
「他們在夏天測噪音,我們在東北季風時忍受低頻到會發瘋!」六十二歲高先生的有機農場就在臺電風車公園下風處,擡頭就是四座風機,不間斷的低頻嗡嗡聲有如老舊冰箱運轉的低鳴聲響,一年四季無法倖免,他苦笑,臺電也都和他們說沒影響,未來民間風機落腳後,下風處未來廿年的生活,他早已經歷。
原址更新 業者盼雙贏
隨着綠能佔比目標將持續提高,臺電與民間公司都盼望風機除役後能原址換新機。
國內陸域風機以達德能源二○七座最多,距離第一座除役的彰化鹿港風場,電業執照到期還有十多年,業者已在未雨綢繆。達德能源董事長曾葳葳表示,現在的風機容量是早期的兩倍大,若能「舊換新」將會是多贏方式。
二○一八年,達德在德國一處風場就曾透過原址換新機,風場容量提升百分之八十,拆卸下來的舊風機賣到哈薩克繼續運轉。曾葳葳說,若臺灣風機退役時,機艙、葉片仍良好,除了交易到二手市場,部分設備作爲備品,讓葉片發揮循環。
對臺電與業者來說,原址更新可提升風場容量,卻因必須重做環評,都盼能縮短審查流程,但縮短流程會面對居民反彈,依照既有規範則以延役最具效益。前瞻的綠能缺乏前瞻的除役規畫,讓風電除役的下一步成了一場以拖待變的賭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