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行動/創意右腦 有問必答

近來成爲科技新寵的生成式AI,與行之有年的分析式AI(Analytical AI)實爲各有所長,中信銀數據暨科技研發處長王俊權形容,分析式AI有如理性思辨的「左腦」,生成式AI則像感性有創意的「右腦」。

他解釋,分析式AI是以機器模仿人聽說讀寫,在金融業可運用於風險管理、精準行銷、身分辨識、輔助放款徵信等領域。由於分析式AI的泛用性較低,僅能針對特定場景來使用,反觀能產出文字、圖像內容的生成式AI,功能強大許多,「它能有問必答,並具有強大的生產力與創造力,早上問、下午問,還會得到不同結果」。

王俊權說,在沒有生成式AI前,傳統AI的理解跟歸納能力沒那麼強,面對諮詢類問題,可能答不出來;生成式AI則是明顯長於「回答」,比如詢問要去日本玩,哪一張信用卡最好,它可以給出一長串的分析說明。

王俊權表示,分析式AI運用在單一場景很好用,不過,相較可應用在多種場景的「整合式認知智能」尚有所不足,因此他預期,未來的AI將會是分析式AI及生成式AI混用並行,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目前分析式AI也已應用在人手一支的手機保險理賠上,洽吧智能執行長林奕辰說,手機壞掉有高達七成理由,都是螢幕破損,「讓AI讀螢幕照片判斷是否受損,就可以快速解決大部分的理賠案件。」

除了保險,金融業運用AI在投資理財商品上也不少,像利用機器人理財。阿爾發投顧董事長陳志彥說,以前如果想定期定額買美國ETF,至少要10萬元纔可能,但現在民衆只要用100美元(約新臺幣3,000元),就可以做到了。

據瞭解,現階段金融業者在生成式AI的使用,大多仍處於概念技術驗證的POC階段,或者是隻限於內部使用,尚未用於第一線對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