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艾俐專欄-重建信任 企業先行

臺塑創辦人王永慶(右)最重視贏得信任。左爲弟弟王永在。(中時資料照)

金融海嘯以後,我每年進出美國,發現在超市,在餐廳,乃至在路上,一向熱心的美國人變得冷漠,疑心;店員、侍者服務態度更是差。

以小見大,一葉知秋,這是經濟成長停滯,底層人民感受不到華爾街的繁榮,近年來,歐美日中復甦經濟只有印鈔票和借貸維繫,債務越滾越大,總有爆裂的一天。去年出版的一本書《2014-2019經濟大懸崖:如何面對有生之年最嚴重的衰退、最深的低谷》,作者鄧特是長期趨勢預測家,他認爲2014-2016年和2018-2019年是最危險的幾年。雖然我們還算平安地度過2014年,但接下來5年纔是關鍵期。

一兩年的經濟衰退,大家勒緊腰帶也就算了,但長時間的經濟停滯,根據鄧特的書,會使社會瀰漫「不信任」,社會上的贏家和輸家彼此缺乏信任,形成交相指責的風氣,所有人也就很難繼續合作下去,經濟更容易衰退。在書中,鄧特也指出,未來的社會會出現「三大斷裂」:1.富人與窮人的斷、2.老年人與年輕人的斷裂──世代間的矛盾、3.債務人與債權人的斷裂。

在這個關鍵時刻,企業可以成爲提升信任的起點,因爲企業是強者,擁有資源、人才、市場、金錢等,強讓弱、富助貧(王永慶名言)。建立信任應該由強者先行。中外企業建立信任有5個層面,對客戶,對員工,對股東,對社會,對策略夥伴,這是信任的五角大廈(郭臺銘言論)。而經營者一生都應在這5方面致力,打下堅實基礎。

有時要犧牲自己利益

臺塑創辦人王永慶最重視贏得信任。1973年,王永慶一手創建的臺塑爲了擴建,需要辦理現金增資,臺塑以每股244元的價位辦理承銷。隔年卻遇上石油危機,股價大跌。被套牢的股民在年度的股東大會上,希望王永慶能「補足差額」,王永慶爽快答應,依約每股退回42元,一共退了4000多萬(等於現在的4億元),奠定他受股民信賴的基礎。

王永慶生前有次接受我的訪問,感嘆道「一個人要修養成被尊敬的人格,需要長時間被信任,但要人格破產只需要做錯一件事。」近十年前的話,似乎在印證很多陷入污染危機,食安危機的企業負責人的下場。

企業爲了客戶利益,有時更要犧牲自己利益,以取得客戶信任。統一企業一直是奧美廣告的忠實客戶,統一當年推出左岸咖啡時,總經理葉明桂第一次試喝,就告訴統一,這和調味咖啡沒有兩樣,是個爛產品,很快就會死亡。統一再花半年研發,終於突破產品瓶頸,上市後,品質改寫臺灣冰咖啡歷史,奧美犧牲半年利潤,但左岸咖啡得以在市場一炮而紅,奧美和統一的關係維繫至今。

信任也可降低交易成本,例如在美國,通常賣方讓買方可以開3個月到期的支票,但在中國大陸,買方必須先匯錢到賣方賬戶,錢到,才能出貨。在美國的企業就可有3個月的時間週轉,資本在此期間可以做多方面運用。

企業對員工也應該更秉承信任,員工不應是用過即丟的衛生筷,美國企業動輒重整裁員縮編,員工常是經營者經營不善的第一個犧牲對象,如何能讓員工安心工作,樂於服務。我看到的美國人服務精神急劇下降,我也深感同情。

永遠都可以做得更多

領導人更要身先士卒,贏取員工信任,2003年,SARS風聲鶴唳,郭臺銘爲了趕蘋果電腦最新機種問世,卻飛往SARS起源地──中國大陸,在深圳的工廠裡,冒着廠內38度高溫,與研發、製造員工,一起爲催生蘋果電腦G5而打拚。蘋果電腦要求測試,機殼不能割手,郭臺銘身先士卒,第一個上去試用。他事後說,信任不單要流汗,常常還要流淚,甚至流血。信任是深層的感覺,你永遠都可以做得更多。

近年來臺灣企業已亮起信任紅燈,企業失信、背信、動輒裁員,售賣假油,假肉,背離社會信任,實在急需重建信任。

信任如水,外表柔弱,卻特具韌度。最柔弱的物質,必要時,往往是最強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