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精準服務“就業服務圈”,激發社區就業“新動能”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易雪 通訊員 李海波 張將 臧媛媛
“咱這個15分鐘就業服務圈,可真是解決了我的大難題!”近日,濟寧市兗州區興隆莊街道後樊村村民李小華逢人便感慨。李小華年過40,家中有兩個年幼的孩子需要照料,需要找有雙休的工作。聽聞街道設有15分鐘就業服務圈試點村居,她便前往諮詢。
瞭解到李小華大專畢業,有豐富的管理經驗,電腦操作十分熟練後,就業服務圈的工作人員爲她推薦了兩個崗位,分別是製衣公司的崗位和城鎮公益崗。經綜合評估,工作人員認爲公益崗與李小華的技能和需求更爲匹配。最終,李小華報名並通過了公益崗的招聘。
近年來,濟寧市兗州區以促進社區居民特別是困難人員高質量充分就業爲目標,深入實施“社區微業”三年行動,全力探索“15分鐘就業服務圈+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着力提升公共服務質效,擴大公共服務供給,推動社區就業全方位擴容提質,促進城鄉居民“家門口”就業創業。
該區將涉及就業創業領域高頻服務事項延伸至街道社區,建設社區就業創業服務驛站,打造集失業登記、需求歸集、崗位推送、能力提升、創業推介、職業指導、政策宣傳、補貼申領於一體的公益性就業服務平臺,爲居民提供“家門口”就業服務,推動就業服務端口前移、重心下沉。
依託線上線下平臺在社區實現24小時不間斷崗位發佈,定期組織小型就業供需見面會,架好“供需橋樑”。據兗州區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微業”行動開展以來,該區組織“人才夜市”“就業援助月”社區招聘會70餘場,線上發佈企業招聘信息近70期,累計爲3800餘家次企業發佈招聘崗位3.6萬個,達成就業意向7600餘人。
兗州區進一步健全基本就業服務援助+專項就業政策援助+特定羣體就業援助+急難就業援助的“四位一體”就業援助制度體系,爲783名就業困難人員建立就業援助臺賬,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614人。實施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根據社區公共管理、公共服務需要,開發政策性崗位7583個,安置困難人員就業7714人。
在新兗鎮武村小微創業園,數棟標準化廠房拔地而起,企業生產車間內一片忙碌。武村社區利用舊村改造原址,投入300萬元建設小微企業創業園,招引九隆、銳諾等5家食品企業入駐園區,依靠廠房對外出租,每年新增村集體收入150萬元,爲周邊村民提供就業崗位230個。無獨有偶,新兗鎮牛樓社區拆除廢舊廠房建設牛樓小鎮項目,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已成當地小有名氣的“網紅打卡地”,帶動就業超過1000人。
兗州區利用場地換服務模式,積極盤活社區閒置資源,大力建設社區“微工廠”,打造社區創業空間,深度挖掘社區崗位資源,不斷創造就業創業機會,引導社區居民就近就業創業。
據瞭解,“社區微業”行動開展以來,兗州區已建成村(社區)就業創業服務驛站202處,實現新增就業8900餘人,形成了政府、市場、社會協同發力、共建共享的“社區微業”格局,取得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