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基礎治療給付 病友團體籲放寬
據衛福部統計,癌症死亡人數佔整體死亡人數百分之廿六,癌症病團認爲,抗癌如作戰,癌症基礎治療缺口應儘快補齊。本報資料照片
「抗癌就像作戰,要陸海空聯合作戰,勝算才大!」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嚴必文指出,癌症治療策略應像軍隊聯合作戰,制訂個人治療計劃,但據基金會調查,高達六成七的癌藥給付遭健保限縮。
三大病團認同政府積極降低癌症死亡率的企圖心,但目前癌症基礎治療給付缺口仍在,政府應該盤整資源,將現行治療逐步接軌國際治療指引。
癌症希望基金會指出,健保癌藥給付遭受限縮,包括「限縮療程」、「限縮適用對象」與「不得替換或並用療法」,其他限制包括免疫療法給付條件受生物標記限制,或免疫療法、標靶藥物若需替換使用,也會受限。
嚴必文觀察發現,健保署已針對給付限縮等問題提出解方,受到健保總額框架限制,健保署仍盡力想追上國際治療指引腳步,努力值得肯定,但也期待病患抗癌時,增加可用的武器,抗癌勝算也進一步提升。
臺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也認同政府積極降低癌症死亡率的企圖心,除擴大癌篩,也編列公務預算五十億元,提供癌症新藥多元基金進行暫時性支付,但如此仍無法完全解決目前治療困境,健保給付仍與國際治療指引有所落差。
救命藥給付 盼不限縮期限
蔡麗娟指出,許多癌症常用到的免疫療法健保給付,得依PD-L1生物標記表現量爲依據,但國際指引並未如此規定。另外,健保也限縮使用期限,這兩部分應先行放寬,癌藥都是救命藥,治療有成效後病友迴歸職場,也找回個人價值,但給付時間到了必須中斷用藥;若未符合健保給付條件自費者,雖靠商業保險可以補醫療費用,但沒有商保者該怎麼辦呢?
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認爲,補足癌症基礎治療缺口與新藥一樣重要,政府應該優先處理,據協會日前調查,高達六成患者治療會更換其他療法,其中五成想要更積極治療,顯示癌患在第一時間並沒有接受最適切的治療。
蔡麗娟也認爲,國人治療上強烈依賴健保,應盤點健保給付與國際治療指引的落差,考量疾病負擔及未被滿足的需求,找出給付優先順序,進行短中長期治療補足計劃。
病團也擔心,癌藥健保給付條件未與國際治療指引接軌,不只國內研究無法登上國際期刊,研究收案缺乏也符合標準療程的病人,嚴必文直言,這將減少癌患參與國際臨牀試驗的機會,使用新藥的管道也縮減,對臺灣病患、學界、醫界,都不是好事。